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雷雨》与《原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点:凶狠的婆婆、懦弱的丈夫、敢于寻觅的媳妇以及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等,它引起了高校师生无数次在表层和深层上的追问.本文以两名剧剧名的象征义作为切入口,剖析了它们自开始演出至今国内外评论界有关评论的成因,重新解读了这两个分别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世界名剧,进而确立一个与目前评论界的定评不同的结论:《大雷雨》与《原野》都是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2.
原野》是曹禺先生的四大名剧之一,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对西方戏剧经典的高妙化用与汲取养分后的全新再创造。《原野》的创作深受《麦克白》的影响,两者在“炼金诗学”“隐性艺术家设置”以及对人物“潜意识”的开掘与表现层面都存在着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探索歌剧表演的二度创作为目的,以《原野》歌剧第二幕金子的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为表演实例,以塑造歌剧角色为重点,借鉴戏剧表演理论、声乐艺术心理学,从把握剧情,走进角色做起,全面实施与体验歌剧表演创作的实践过程,来谈谈对歌剧角色的内心探索。以期为声乐表演者提供可以参考的创造性表演观念与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为代表的象征性戏剧意象的构思和创造,使得曹禺的四大悲剧在传达深刻理性精神(暴露性与批判性)的同时,又融含着一种超现实的、形而上的追问,即:对于“命运”的体认与思索。  相似文献   
5.
“要从信念中获取力量,让信念指给我们方向。”这是直销人原野最为推崇的格言。他能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直销门外汉,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做到某直销公司的较高级别,也正是源于信念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充满深厚的“自由”思想。剧中年轻人渴求着自由但又深受家庭伦理道德、残酷社会现实的束缚以及封建落后文化的精神扼制。自由思想在曹禺作品中具有较清晰的演变轨迹及其内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曹禺剧本《原野》历来争议颇多,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作品中的复仇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内涵:这种复仇意识和美狄亚复仇情结有关,是侧重精神上而非肉体上的复仇,它体现了作者勇于直面人类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9.
歌剧《原野》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部巨作,是第一部被搬上国际舞台并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中国歌剧。我们说它是中国对西方歌剧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代表了中国对舶来艺术通过早期的模仿移植,到中期的交融借鉴,再到最后与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高度融合之后的歌剧创作水平。值此《原野》上演20周年纪念之际,本文从《原野》创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本民族的因素与西方创作技法巧妙的融合,以期为中国歌剧创作、发展提供一份有意义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原野》是曹禺剧作中的力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不可多得的佳构,但以往论者以作家不熟悉农村生活为由,否定《原野》主题思想的现实性和深刻性;把作品中使用的表现主义手法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说成是神秘主义,否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本文从作家创作的生活积累及社会背景、文化思潮、人物性格塑造及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等角度来重新探讨《原野》的价值及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