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象派画家代表人物莫奈去世80多年后,因为他的一幅被德国纳粹掠走的风景画《克勒兹河的洪流》,让法国两大最有权势和最有钱的家族起了争端,这听起来像是电影中的情节,却在现实中上演。被纳粹掠走后消失已经85岁高龄的法国零售百货巨头巴黎老佛爷集团主席吉内特?海尔布伦·莫林,作为海尔布伦家族的一员已顾不上大家族之间的“和为贵’:近日,她一纸诉状将威尔顿斯坦家族告上了法庭,诉讼理由则是威尔顿斯坦家族涉嫌故意隐匿关于莫奈的那幅风景画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
钢琴自诞生之日起,便以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特有的音色吸引着世人。事实上,钢琴漫长的发展过程即是一部西方音乐发展史。全面掌握钢琴艺术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最直接地领悟音乐的本质,对于青少年的联想能力、创造能力、反馈能力等性格因素的培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乍看之下这张图片像是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但事实上,这是美国宇航局绘制的太阳表面的热变化图。这种可视化技术是美国宇航局用于处理海量数据的一种技术手段,比如这张图片展示的就是在24小时内太阳表面发生的温度升降变化。这张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都代表了很多反映温度变化的信息,可以提供反映驱动太阳高温的外层大气——日冕层的温度和运动情况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冼星海是我国最早赴法国学习音乐的学生。冼星海在国外期间的音乐创作的作品在其全部音乐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法国的五年,是冼星海专业学习的黄金时期,奠定了音乐理论基础和音乐风格,因此也造就了冼星海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梵·高的作品《阿尔的舞厅》作为法国国宝,它见证了梵·高和高更之间的友谊,是两人为数不多的合作作品。画作的主题是他们经常光顾的一家舞厅的一个节日之夜。晃眼的金黄色块,诡异的靛蓝色块,色彩纯粹,气氛热闹,强烈的反差让空间具有饱和感,烘托出一种奇特、令人不安而又充满迷幻色彩的美。自1888年10月24日开始,梵·高与高更在法国阿尔小镇共同度过了62天。作为纯粹的艺术家,两人希望抛弃一切,给世界留下"一份新艺术的遗嘱"。然而由于性格差异以及作画方式不同,他们共同度过的日子里充满惊心动魄。就在《阿尔的舞厅》完成后不久,两人的争执便陷入疯狂而拔刀相向,最后到了凡·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另一说是被高更砍下)的地步。《阿尔的舞厅》这幅代表多重创作风格的画作也因此多了一些戏剧色彩。  相似文献   
6.
唯有莫奈     
正抛开所有的华丽的才华,或者粉丝的赞美,持续不断工作,今天比昨天好一点,是他们共同的相信并且贯彻的信条。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很理所当然地把梵高当成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而莫奈,我记得他画过好多好多的睡莲图,也知道他的《印象日出》是印象派命名的由来,知道他活了很久。但就像知道毕加索、马蒂斯、达利  相似文献   
7.
退后几步,观看其整体印象,然后,你才能领略其光与颜色之美妙。众所周知,"印象派"这名儿,起自莫奈1872年那幅《印象·日出》,以及他那句"风景无非就是印象,它只是转瞬即逝之物"。当年这画刚展出时,成了巴黎人的公开笑料。要等好些年,巴黎人才明白,这五彩斑斓的玩意不  相似文献   
8.
1874年法国“印象派”的出现,曾经受到了多少人的非议,甚至到了辱骂的地步,但它最终还是得到了世人的公认,并且对西方美术和世界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9.
彭灵 《科技咨询导报》2009,(17):218-218
印象派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是飘渺、美,印象派画家和音乐家们作品是以瞬间的印象做出的,曲是流动的时空,画是凝固的瞬景。从印象派画家的绘画技法上来说,他们注重的是通过瞬时记忆形成的印象,用很快的速度把作品画出来。  相似文献   
10.
印象派画家以反叛僵死的传统来开始自己的艺术追求,不过,这只是与强大的传统之间发生了偏差,即他们在理解传统遗产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印象派画家自身对于传统的丰厚积累成为让他们自己在将来转化为传统的一部分的前提和基础。印象派画家对自然的热爱除了来自浪漫主义的影响外,还来自现实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