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
英国作家华兹华斯的诗大都取材自然风光,田园景色,描写村姑乡民的朴素生活,并体现人们生活的热情与自然美的合二为一的原则.他创著作品的文学观是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3.
不朽的晚宴     
唐离 《世界博览》2014,(24):89-89
这顿饭之所以不朽不是因为美味佳肴,而是高品质的谈话。 1817年一个寒冷的晚上,画家本杰明·罗伯特·海登在伦敦的家里设宴招待朋友们,诗人约翰·济慈和威廉·华兹华斯分别出现在门口。当时济慈只有22岁,正耍放弃他的医学研究献身于诗歌,该晚宴的目的之一就是把崭露头角的济慈介绍给已经功成名就的华兹华斯。  相似文献   
4.
以陶渊明、华兹华斯各自转向自然进行创作的原因为切入点,讨论了他们的诗歌虽时隔千年,却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生活背景、中西文化及哲学思想的不同,他们的诗歌也必然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纵览徐志摩的作品可发现有一条线索贯串其中,那就是他苦苦追求的“个性解放”,后来演变为抽象的“性灵”的思想过程。从“盗火”的勇士到“人生无望”的虚无主义者,读者了解到了一个社会变革中的“启蒙”者身上未启的“蒙昧”。追本溯源,不难发现这正是英国作家华兹华斯、拜伦、雪莱和哈代思想的折射和回响。  相似文献   
6.
李民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1):125-127
威廉·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消极浪漫主义大诗人,“湖畔派”的主要代表。本文通过对其作品《孤独的刈麦女》从主题、意境、意象和语言等方面分析,揭示了他的文艺主张和回归自然的意愿。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和风格开创了诗歌创作的新纪元,给当代与后世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华兹华斯在英国享有湖畔派诗人的美誉,在作品中写出了亲近和热爱自然的性情,而且将自然当成了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分析了大自然对华兹华斯在诗歌创作中的巨大影响、人类对自然的反应以及诗人借助自然来探索人类心灵和灵魂的开拓性进步.  相似文献   
8.
谢坦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3):108-113
华兹华斯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倡导用老百姓的语言入诗,为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写下了纲领性文献——《抒情歌谣集二版序》。但他的诗中也存在些瑕疵,即他的一些诗歌中诗情与诗意间有些许的裂痕,这点在与同时代诗人诗作的比较中可看得更加的清晰。而诗情与诗意二者的化合程度却是评判诗作优劣的最终标准之一。艾略特认为英国自17世纪以后诗歌中出现了"感性脱节"现象。其他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中也有类似的瑕疵。  相似文献   
9.
华兹华斯和惠特曼的创作都反映出"回归自然"的思想。华兹华斯因为受基督教精神的影响,将自然作为实现人性完美的伊甸园,这体现了基督教人文关怀;惠特曼"回归自然"的思想蕴含着对人肉体欲望的肯定和灵魂的重视,并认为"灵与肉"的统一是人性完美的象征,体现出了希腊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华兹华斯诗歌中,诗人以自我情感为主线的创作风格。诗人通过“自我”的表现方式,使读者产生共鸣,最终达到自我情感与普遍情感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