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1L搅拌发酵罐中对含有重组质粒pRLK14的大肠杆菌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采用二段培养法,于34℃增殖细菌,在对数增殖后期升温到42℃进行诱导,可以高效表达基因产品半乳糖激酶。诱导期,醋酸浓度增长较快,模拟实验表明,控制醋酸浓度可进一步提高半乳糖缴酶产率。  相似文献   
2.
给小鼠一次性腹注D-胺基半乳糖(D-Galn)600和1200mg/kg,或16小时内连续6次腹注300mg/kg,停药后48小时,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明显升高,局部肝细胞呈现肝炎病理形态改变。病变机理是过量D-Galn入肝代替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的代谢途径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设计一个270bp的丙型肝炎病毒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与β-半乳糖苷酶基因融合后,在高浓度肉汤培养其中,于转接1%量后3.25h,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UH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的汉黄芩素、隐绿原酸和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含量的方法。以芹菜苷为内标,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 1.8 μm),乙腈和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1。结果表明,汉黄芩素、隐绿原酸和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1(R2>0.99),最低定量浓度为1 ng·mL-1,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大鼠血浆中汉黄芩素、隐绿原酸和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体内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PFX)的含量以及联用不同浓度甘露糖醛酸寡糖(MOS)对CPFX抑制E.coli效果的影响,探讨了MOS增敏CPFX抑制E.coli活性的作用机制.在菌液中加入CPFX和不同质量浓度的MOS,37℃培养150 min,观察抑菌效果,并用HPLC法测定E.coli体内CPFX的含量,同时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E.coli体内CPFX的荧光强度进行验证.还考察了Ca2+对MOS增敏CPFX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PFX与高浓度的MOS联用时,E.coli体内CPFX的含量较低;与较低浓度的MOS联用时,E.coli体内CPFX的含量较高,与其抑菌实验联用MOS高浓度时拮抗,低浓度时增敏的结果一致.Ca2+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高浓度MOS与CPFX的拮抗作用.该研究可为新型抗菌增效剂的开发和抗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杠板归药材的聚酰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杠板归经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后,以甲醇∶甲酸(100∶2)为展开剂,对杠板归中的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进行聚酰胺薄层鉴别.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能够有效鉴别杠板归中的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稳定,专属性强,可有效鉴别杠板归...  相似文献   
7.
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缓冲液两相体系为介质,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催化甘草酸(GL)合成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GAMG),以期改善酶催化效能.实验表明,当反应条件固定化酶为0.25g,两相体系中[BMIM]PF6的体积分数为35%,pH为5.0,反应温度为40℃时,酶活力最高达1 000U,远大于纯缓冲液单相体系中的最高酶活力450U.离子液体重复利用实验表明,[BMIM]PF6回收率高于85%,在含有重复回收的[BMIM]PF6介质中,固定化酶相对活力大于93%.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4种商品果胶酯酶中果胶酯酶(PE)和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酶活,选择了果胶酯酶(PE)酶活和酶活比均较高的Pc-3作为原料,并研究了Pc-3中果胶酯酶(PE)和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热稳定性.其PE的最适温度为43℃,而PG的最适温度为30℃和50℃.PE具有热不稳定性,而PG含有耐热和不耐热两部分.将粗酶制剂在55℃下加热10 m in后PE酶活保留了约80%,而PG酶活仅仅残留了9.98%,说明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得到高纯PE活力的酶制剂.  相似文献   
9.
10.
外消旋、左旋和右旋反式-2,2-二甲基-3-异丁烯基环丙烷羧酸(菊酸)和它们的酯,经臭氧化反应很方便地以较高的收率制得了外消旋,左旋及右旋反式-2,2-二甲基-3-醛基环丙烷羧酸(蒈醛酸)和它们的酯。本文叙述了臭氧化反应可能的过程及其机理,研究了反应的温度和溶剂等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