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探明历史时期北洛河流域的植被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此做了一定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曾是森林草原植被景观,吴起、志丹位于森林草原区,甘泉、富县、洛川及黄陵位于落叶阔叶林区,但洛川塬在全新世时期是典型的草原景观。  相似文献   
2.
北洛河上游地区是北洛河主要暴雨区域,同时也是北洛河泥沙的主要源区,刘家河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占北洛河流域总面积的27.2%,而年输沙量占北洛河年输沙总量的72.6%;北洛河历年洪峰流量几乎均由上游形成,通过对交口河站1959-2004年间流量大于600 m^3/s的44场洪水统计,交口河所发生的洪水均由刘家河涨水形成,洪峰由刘家河到交口河均成递减型;北洛河流域径流主要来自中游区域,刘家河站至壮头站之间径流量占北洛河总径流的68.5%;通过对北洛河上游地区降雨、径流、泥沙、暴雨及大洪水的分析,提出了大洪水的季节性规律、防汛的重点及防洪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1995—2014年北洛河流域植被恢复的地形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5, 2007和2014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退耕还林政策下北洛河流域植被的恢复程度.结果表明,流域三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6.4%, 63.4%和73.4%.上游吴起、志丹等县所在丘陵沟壑区增加态势最明显,三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20.2%, 41.64%, 51.2%.系统分析流域上游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在地形上的趋势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布带上均表现出植被覆盖度随着时间进展呈现明显好转态势.  相似文献   
4.
合成流量法对北洛河刘家河水文站进行洪水预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合成流量法有效地控制刘家河水文站上游北洛河干流吴旗水文站和一级支流周河志丹水文站不同时期洪峰流量。从而解决了上游有支流的合成洪峰流量问题。并且利用上游两站合成洪峰流量和洪峰涨率与下游刘家河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建立相关图。当上游吴旗或志丹水文站出现洪峰时,利用相关图迅速预报出下游刘家河水文站洪峰流量和到达具体时间。利用合成流量法能够在洪水到达刘家河水文站之前,争取2~7 h宝贵时间,对北洛河中下游地区抗洪抢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