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旭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5-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开始独立,具体表现在文笔说的变迁、对文体特征进行探讨、文体分类趋细和永明声律论的创建这几个方面。文体独立的原因与魏晋时期审美意识的变化息息相关,具体表现在审美心理结构的变化和审美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汉乐府民歌中的妇女形象具有奇行异事化的倾向,其原因有三:一为叙事文体本要追求奇行异事;二为汉代的采风政策鼓励采集具有奇行异事的人物;三为汉代家庭现强调妻子对家庭的支持作用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不仅小说的虚构观念开始明确出现,而且方术之士在编撰志怪小说时也开始了有意的虚构。但是,虚构不是作为一个积极的概念问世的,而是在一片批评和谴责声中出现的。虚构作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段在魏晋南北朝并没有得到确立和认同,六朝人反对虚构,崇尚真实。小说记事真实与否,几乎成了评价其成败优劣的唯一标准。此外,关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虚构与真实问题,还存在极为复杂的关系,我们难以分清小说的故事何者为虚,何者为实;也难以分清小说是在原初的故事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有了虚构,还是小说家在整理加工时进行了虚构,小说家是进行了无意的虚构还是进行了有意的虚构。  相似文献   
4.
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欣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筝演奏中要达到理想的效果,肩、臂、腕、指这几个主要部位的有效配合以及如何处理好紧张与放松的问题是十分关键。要提高演奏水平,学会对曲目的欣赏很重要,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乐曲源流、音诗意趣的理解和领悟,是将诗歌要素和音乐要素融合一体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三国魏晋南北朝既是分裂动荡黑暗的时代,也是精神自由解放的时代。对人性、个性及人的价值追求——“人格审美”,已成为时代潮流。于是,久违了的、由屈原创造的君子形象(兰蕙),自然地被赋予了新的“品格”:人物品藻——以“美”自赏或鑑人。此时的君子(兰蕙),大抵已非屈原时代的安邦定国,亦非汉末下层落魄人,而是具独特个性又极富才情的士人阶层精英——“俊杰”(俊士、俊才、俊良、俊彦、俊秀)。即便承《招魂》而以“兰蕙”写景,亦是“自我”的反映。若论此时“兰蕙”被赋予的新意,则是越八百年上承屈骚善与美的传统,又凸现“欣赏人格个性之美”的时代特色。相关史料及学史上名家诗.提供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6.
珠江上游传统民歌以其厚重的人文性,深刻的哲理性,多样的民俗性,独特的地域性,丰富的审美性,成为珠江上游各族人民的精神依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民歌,是珠江上游各族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命脉,它顽强的生命力折射出各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长期以来,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区域稳定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云南的新进程中,将会释放其文化支撑和心理基础的重要潜能。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族民歌是在金沙江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与彝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金沙江文化中的文化因子有关,是彝族人豪迈硬朗性格的艺术化反映。凉山各地彝族民歌既有区域差异,也有相似的艺术形式与表演特征,其歌词内容丰富,与日常语言之间具有明显的共通性,且调式转换和调式结构也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着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藏族歌手索郎旺姆和《星光大道》节目陕西原生态歌手阿宝的出现,逐渐让全国各族人民接触并感受到我国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原生态”热潮.本文客观评估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现状及其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邺城遗址单体菩萨造像头冠的实地考察与特点分析,认为目前发掘出土的菩萨头冠大致可分为矮冠、三叶冠、三叶花蔓冠、无冠束发等类型,结合古代邺城曾为南北朝时期后赵等四个北方政权都城的史实,提出这些造像是分别属于北魏中期等四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将这些菩萨头冠和距邺城不远的曲阳修德寺菩萨头冠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似性,而且这些头冠类型也为邺城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佛教中心提供了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0.
《十送红军》是我国最为著名的红歌之一。1961年,《十送红军》以"民歌"面目问世;2001年,其"民歌"身份却被遮掩。身份标识的模糊引发赣南、汉中等老区人民对词、曲作者的讨论与争辩,时至今日,其身份的合法地位依然未被确立。文野之辨的焦点,不仅在于朱正本是否以赣南采茶戏《长歌》曲牌为基本母体进行编曲,亦在于张士燮是否套用了1958年《民间文学》刊载的《镇巴歌谣·十送》。而这些正是对"民歌"属性界定标准差异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