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营运与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也日趋普及。网络的广泛应用要求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必须更加完善。一、单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的问题由于计算机具有工作自动化、控制程序化、存储数字化等特点,传统的单机系统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通过业务分工,将贷后管理与贷款营销、贷款发放工作分离开来,进行集中管理、批量化操作,可以有效提高贷款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提高法官的准入条件,引入遴选竞争机制,加强法官的职能分工和继续教育,为法官提供充分的保障措施,提高法官的社会地位,加强法官的独立性,避免行政、社会和个人等因素的干扰。强调法院自治,使之依法独立地行使审判权,加强监督力度,保证司法公正,加强法官队伍的梯队建设,吸收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4.
有效的区域分工,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疆作为我国西部边陲的桥头堡,其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本文根据区域内部分工理论,对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区域内部分工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近年来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辖各地(州、市)间的分工格局,为提高新疆的区域竞争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冰 《创新科技》2005,(4):16-17
<正>比较优势理论及其适应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认为最有效和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是各国集中生产比较成本最有利的产品。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都具有国际优势,或者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那么通过劳动力的相对比较,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  相似文献   
6.
姜志武 《海峡科学》2005,(10):27-28,33
旅游业是朝阳行业,旅游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旅行社则是旅游行业的龙头.中国旅行社业长期在政府主导下以水平分工的形式进行运作,管理水平和市场绩效已不能适应国际、国内竞争环境.面对加入WTO后的开放的旅游市场,中国旅行社行业必须加快调整自身的分工体系,以增强行业竞争力.中国旅行社行业已自发性向垂直分工体系调整,要借鉴欧美旅行社行业垂直分工体系的经验,从产业政策方面和旅行社实践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快行业分工体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沈律 《安徽科技》2005,(11):24-26
世界高科技及其产业发展对国际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中国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意义的影响.为发展我国高科技及其产业,加速推进与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建立适应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及其产业体系,必须对世界高科技及其产业的现状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与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象征.因此,对高科技及其产业发展与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本研究旨在以定量的马克思生产函数体系包括劳动价值理论方程与剩余价值理论方程,借鉴牛顿力学原理,尝试建立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数理解析模型;运用变分法解析生产力发展之最优路径。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生产有计划按比例的条件,既有静态的关联、又是动态的均衡。生产力发展的本质是基于分工深化的生产迂回度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水平不断下降,核心是可变资本即人力资本的持续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方程与社会生产率根据前期研究结果 1建立的马克思价值理论函数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的贫困》批判蒲鲁东关于分工与机器关系的错误观点开始,马克思注意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的使用"比"机器本身"更为重要。到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将机器视为"固定资本",从资本的流通过程揭示出机器使用与资本增殖的内在一致性。进而,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提出"劳动二重性"理论,从资本的生产过程回答了机器生产促进资本增殖的机制和控制工人劳动的实质,对前两个阶段遗留下的问题做出了合理解答。  相似文献   
10.
叶青 《广东科技》2014,(19):12-13
省科技厅内设机构和业务分工的调整优化是实施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各处室业务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职责范围进行调整优化,体现了省科技管理部门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心和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