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Cu/WC复合材料分别进行复压、轧制和热挤压、冷拔等处理,研究表明这些工艺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WC颗粒的分布,提高烧体的密度,硬度和导电性,特别是拉伸断裂强度的增加尤为显著。文中借助扫描电镜照片重点分析了不同工艺状态下拉伸断口的形貌和强度增加的原理,探讨了Cu/WC复合材料可能的断裂机理。  相似文献   
2.
实验采用阴极电解预充氢试样拉伸的方法,研究了冷拔变形05Si2铁素体-马氏体型双相钢的氢脆敏感性及断裂行为。发现双相钢氢脆敏感性随着冷拔变形量的增大出现一峰值,以及氢致铁素体基体的脆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场典型工况的实测数据,给出了拉拨力的分布形式,并应用可靠性理论对冷拨机小车挂钩进行了强度校核和截面尺寸设计,这对今后改型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民用鞋钉用低碳钢丝软化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及生产实践证明,将原采用的750(?)780℃退火温度降为650℃±10℃再结晶退火,产品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φ5,φ7mm,800,1000 MPa 级中强予应力钢丝的成分,性能与工艺因素及组织的关系。试验表明:在钢中加入微量 Ti 元素,适当提高 Mn 含量,抑制高温轧制时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线材在集卷前进行控制冷却,经大延伸系数的冷拔,有效地强化了盘条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 折叠式予应力V形折板是一种新型板架合一结构,它具有显著的施工方便,节约三材,整体刚度好,抗震性能强等优点。自一九六七年出现以来,己在廿多个省市自洽区推广采用.据不完全统计已建面积近百万M2。当折板用于援外工程上时,立即得到受援国的欢迎,说明这种结构具有极大的生命力。在唐山大地震中,它又经受了最严重的地震力考验,从6度区直至震中附近的10度区,无一倒塌,在10度区的二座折板建筑,在地基下沉50公分,高层建筑外墙倒塌压在其上的情况下,仍能处于“震而不塌”,这说明它确是一种抗震性能极好的结构形式,在我国目前重视建筑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抽油井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抽油杆偏磨、腐蚀、弯曲、伸长,产生的疲劳损伤报废问题,从工艺的角度出发对报废抽油杆进行修复利用,通过现场应用跟踪分析,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该工艺技术确实起到了修旧利废,变废为宝,降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抽油井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抽油杆偏磨、腐蚀、弯曲、伸长,产生的疲劳损伤报废问题,从工艺的角度出发对报废抽油杆进行修复利用,通过现场应用跟踪分析,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该工艺技术确实起到了修旧利废,变废为宝,降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09Mn2Si热轧态双相钢冷拔钢丝经6个月自然时效后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变化。结果发现,无论是冷拔态钢丝还是冷拔-回复态钢丝,均呈现明显的自然时效现象。冷拔态钢丝经6个月自然时效后,强度提高而塑性降低。但是,对于冷拔-回复态钢,不仅强度提高,而且塑性也有明显改善。用透射电镜对钢丝金属薄膜进行了组织观察,并对两种不同的自然时效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冷拔〈110〉单晶铜的织构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为了考察初始取向对冷拔铜线材形变组织和织构的影响,〈110〉试验结果并与冷拔〈100〉和〈111〉单晶铜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与〈100〉和〈110〉单晶铜相比,〈110〉单晶铜晶粒分裂更加明显,在冷拔过程中迅速形成〈100〉+〈111〉织构.但高应变下,由于剪切应力的影响,〈100〉和〈111〉织构组分沿线材径向的分布并不均匀,〈100〉织构绝大部分分布在试样表面,〈111〉则主要分布于试样中心.冷拔〈110〉单晶铜的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应变情况下,可表征为两类非晶体学几何必须位错界面,随变形量的增加,大量S带开始出现,高应变时,绝大部分位错界面已与冷拔方向平行,形成薄片状组织.与〈100〉和〈111〉单晶铜相比,冷拔〈110〉单晶铜的几何必须位错界面的平均失配角和平均间距更大.由于〈110〉单晶铜中同一织构组分内仍能形成高角度界面,在位错界面失配角分布图中很快形成双峰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