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7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9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60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推力对平原型水库土坝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平原型水库具有积水面积大、坝线长、平均坝高较低、坝体土质较轻等特点,在防治冰推力破坏方面应针对上述特点的采取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设计及运行措施,以达到经济、安全、实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只要是探险,就意味着常常与陌生的大自然打交道,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危险,有时是有惊无险,有时是大难不死.回首我的屡屡探险生涯,最危险的一次发生在南极陆缘区冰区,那便是差点要了我们命的特大冰崩,时间为1989年1月.  相似文献   
3.
分析小冰麦异附加系列I(TAI系列I)的叶片酯酶(ESTL)、胚乳酯酶(ESTE)和胚芽鞘酯酶(ESTC)的酶谱表型,根据同工酶结构基因Estc-A^ig1和Estl-A^ig2在异附加系TAI-12,基因Este-A^ig4在TAI-15中冰草染色体上的定位,推知TAI-12和TAI-15中的冰草色染色体分别属于第3和6同祖群。由于此二冰草染色体上还分别存在小麦第6和3同祖群染色体部分同源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谈中国术语学的理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中国术语学建设的灵魂是理论,而理论建设需要的途径有四条:继承,借鉴,移植、升华。  相似文献   
5.
南极冰表面上ClONO2与Cl-的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B3LYP和基组6-31G(d,p),对ClONO2+Cl-(H2O)nCl2+NO3-(H2O)n(n=0,1,2)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研究发现,随着参与反应的水分子数n的增加,反应活化能垒降低.计算结果表明,在冰表面上,水一方面通过氢键的参与形成环形团簇复合物降低活化能;另一方面,水分子作为桥,辅助分子间质子发生迁移,加快反应进程,对反应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这与实验观察到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自升式平台冬季在冰区海域安全作业,应对桩腿结构在动冰载作用下的强度进行评估。应用ANSYS软件建立自升式平台和冰相互作用的仿真计算模型,实现了自升式平台结构的冰激瞬态动力分析,提出冰激动载荷下平台桩腿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校核的计算流程。对渤海某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进行了强度校核,计算出不同海冰参数下平台桩腿的冰激疲劳损伤。计算结果表明,该平台的桩腿在冰激动载荷下的强度满足安全要求,冬季继续在冰区海域进行钻井作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海冰强度对应变速率敏感性及其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冰对应变速率变化较敏感,在不同应变速率范围内可表现出不同的力学行为和强度特性.如辽东湾海冰在低应变速率下(ε.<1.0×10-3s-1),表现为连续体特征,其变形行为符合流动定律;在高应变速率下(ε.>3.0×10-3s-1),表现为脆性体特征,强度特性可用断裂力学理论描述;在韧-脆转变的范围内(1.0×10-3s-1<ε.<3.0×10-3s-1),海冰强度达到最大值.因此在不同应变速率段,海冰强度具有不同的本构模型.用海冰演化模式对辽东湾海冰(T=268K,d=7.0mm)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十分吻合,说明该演化模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非静力平衡MM5 V3模式对2001年12月7日一次北京降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对云和降水物理过程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次降雪过程是从对流层上层形成冰核向下发展的,中高空的强低温和上升运动区与冰粒子及雪的分布基本吻合,为降雪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over the last two millenni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paleoclimate data recovered from ice cores,tree rings and lake sediments indicate regional features of cfimatic change on the Tibeta n Plateau (TP) during the last 2000 years. The composite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in-dicate that several main climatic episodes, such as the “LittleIce Age“ between 1400 and 1900,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in 1150-1400, a less warm period in 800-1100, and an earlier cold period between the 3rd and 5th centuries,occurred in the TP. In addition, temperature varied from region to region. The period from AD 800 to 1100, which waswarm in northeastern TP, was contemporaneous with cool-ing in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TP. The southern TP ex-perienced warming between 1150 and 1400. For western TP,the δ^18O records of the Guliya ice core indicate that the pe-Hod 1250-1500 witnessed a clear warming. Large-scaletrends in the temperature history from northeastern TP aremore similar to those in eastern China than are the trendsfrom the Guliya ice cap far to the west and southern TP. The most prominent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f the TP and eastern China are such cold phases as 1100-1150, 1500-1550, 1650-1700 and 1800-1850, andthe latter three cold events match with three widespreadg lacial advances which occurred on the TP during the Little Ice A2e.  相似文献   
10.
陈发虎 《科学通报》2003,48(15):1593-1593
<正> 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每4年举行一次,本届大会是第16届第四纪大会,于2003年7月23~30日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Reno市举行,大会的主题是“改变的地球一第四纪研究的前景”(Shaping the Earth:A QuaternaryPerspective)。来自56个国家的110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