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温带典型草原土壤呼吸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998~2000年间在内蒙古草原对中国温带典型草原土壤呼吸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 所采用的观测手段为静态箱法和GC/FID分析技术. 对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 中国温带草地的土壤呼吸的变化范围为390~866 gC/m2· a-1, 表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较大幅度的年际变化, 土壤呼吸平均占草地总呼吸的70%~88%. 研究结果还发现, 丰水年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有较强的关系, 1998年中国北方雨水增多使草地土壤呼吸显著增强, 而在干旱年份, 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明显减弱, 而与空气温度的关系却显著增强, 土壤含水量在土壤呼吸与温度之间的相关性方面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草原区选择暖温型(阿贵庙)和中温型(黑山头)两个草原站点对基植物的科属组成,区系地理成份,生活型,水分生态类群和C3/C4光合功能群进行对比,植物的科属组成反映出物种多样性随续上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科属的相似性较大反映出半干旱草原区植被科属组成的共性,而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较小则反映了两站点植物随温度及水热组成状况的差异呈出现地理替代与区域分异的特征,水分生态类群比较较为接近,反映出半干旱气体的共同作用。但C3/C4光合功能群比较差异较大,反映出C4植物随纬 度增加,气温降低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内蒙古地区草原植物群落样带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AP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多元回归树(MRT)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了群落组成、分布格局及影响其分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如下:1)TWINSPAN将273个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8个群系级草原类型,各自代表并反映出该地区草原群落的特点;2)DCA排序结果间接地反映出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展示了各群落类型中优势物种的生境特征,并进一步展示了该地区草原类型、主要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3)DCA、MRT及CCA结果均表明,气候因素对于该地区草原植被的地域分异影响作用较大,其中水分因子的影响十分突出,特别是最湿月、最暖季节与最冷季节降水,是构成内蒙草原植被类型区域分异的决定性因素;4)MRT与CCA结合使用能进一步挖掘出更多的环境信息,为群落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环境解释.  相似文献   
4.
目击内蒙古草原蝗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SARS刚过,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面积蝗虫灾害又席卷了我国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和甘肃等13个省市自治区在内的草原地区。在内蒙古,肆虐的蝗虫毁灭了7000多万亩刚刚恢复的草原,以及京津风沙治理屏障……小小蝗虫,为何如此猖獗?让我们来听听几位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草原地带不同生境土壤动物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内蒙古草原主要植被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土壤动物区系分布、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草原土壤动物大类群水平优势类群基本一致.土壤动物密度及生物量以荒漠草原较低,而典型草原较高,草甸草原则以低密度和高生物量显示了其土壤动物分布的特殊性.内蒙古草原地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在类群组成上显示较强的同源性和在较低分类阶元上的分异性.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草原现代节水草业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2003EC000087)。项目组在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管理部门的大力协助下,于2002~2005年在内蒙古草原选择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前旗等11个典型牧业旗(县)进行现代节水草业集成技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地退化原因分析及其恢复治理的科技支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描述了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化 ,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形式 ,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 ,系统内物流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其它因素(如气候变化、垦荒、挖药材等 )对系统的劣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者指出 ,健全科研和推广体系 ,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 ,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 ,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 ,积极引种入牧 ,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 ,是治理和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草原既能提供大量的畜产品,又是一道生态安全防护带,也是游牧民族和草原文化的发源地。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为全国各族人民的繁衍速生息提供服务。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由于政策与人文因素和严酷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的全面恶化。本文从制度与政策的历史演变中揭示了造成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人文因素,提出牧区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性理论,为了改变草原治理模式,确保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为全球变化在草原地区的响应研究提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乘着凌晨的第一道曙光,搭载着中国人民的梦想和希望,神州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10月7日4点33分在内蒙古草原上安全着陆,两位英雄的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群星璀璨、和风阵阵,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走西口”是指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的移民活动。“走西口”中的“西口”最早为杀虎口(今山西省右玉县),后来则改指归化城(令内蒙古呼和浩特)。但由于“走西口”的人群极为庞大而繁杂,对于不同地域的人群而言,各自心目中“西口”有所不同,泛指秦野各地至内蒙的各个通道隘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