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构建机构持股持续性指标体系,从四个维度全面研究机构持股持续性对上市公司业绩及风险的影响.整体来看,机构持股比例和持股稳定性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公司业绩并降低了风险,反之则相反;机构持股期限与公司业绩仅呈很弱的显著负相关,导致这一异象的原因是:机构持股期限仅是一种表象,其背后隐含的是机构频繁换股的"散户化"行为及其不同的利益诉求带来了摩擦,加剧了公司经营决策和管理的不确定性,使公司业绩下降.分组研究显示:机构持股对公司业绩及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只有秉持长期价值投资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而以短期投机为目的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发展有害无益;机构持股稳定性越高,越有利于降低公司业绩风险;在机构持股比例高且持股期限长的公司中,机构持股比例与期限的协同效应越强,对公司业绩的改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在机构低比例持股的公司中,机构持股稳定性的提升对降低公司业绩风险的作用大于机构高比例持股的公司中对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非国有企业收购国有控股权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1997年到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上的非国有企业收购国有控股权的72个案例为样本,通过财务数据法以及事件分析法,对目标公司并购前后的财务绩效以及股票价格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目标公司在被收购前业绩普遍比较差,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被收购前的财务指标均显著地小于0.并购后目标公司的财务指标有明显的好转,可见通过转让国有股权完成非国有企业并购国有企业是比较有效的.然而在证券市场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股价仅表现为短期的投机性上涨.  相似文献   
3.
WTO 所产生的协议要求是通过作用于市场的构成要素进而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明确证券市场的构成要求。证券市场可以理解为投资者双方通过券商等中介机构买卖有价证券的场所。这种交易活动是依据相关法规在相应的监管组织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康宝莱进入中国七年以来,事业逐渐攀升,特别是在获得直销牌照后,公司业绩更是飞速增长。除了耕耘业绩,康宝莱对于公益以及慈善事业都不遗余力,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康宝莱的慈善身影。  相似文献   
5.
曹明川 《河南科学》2001,19(4):448-451
以河南 1992~ 2 0 0 1年 2 4家上市公司档案资料为研究材料 ,采用计算机处理、模拟数字模型 7个 ,并利用模型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股本数量、公司业绩进行分析与预测 ,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热点行业及后备上市公司情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1290家上市公司,其中以调整后的124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分析中国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立董事制度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中国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1290家上市公司,其中以调整后的124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分析中国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立董事制度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于公司股权结构的研究是公司治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内部人持股比例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均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通过企业基本面影响到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波动;由于正反馈交易和羊群效应的存在,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和行为对二级市场股价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度。  相似文献   
9.
董事会规模的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归分析法,以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对董事会规模和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两者存在着倒U型的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2012—2014年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并进一步区分不同产权性质下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在未剔除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修饰情况下,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而且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更为明显的正向提升作用;在剔除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修饰情况下,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由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且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在剔除盈余管理修饰后,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更为明显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