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6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1.
乐清方言的声母有29个,具备了吴语方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浊声母和清声母的对立。韵母30个,没有入声韵和鼻化韵。声调有8个,入声不是短促调,已变为舒声,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  相似文献   
2.
入声是江淮官话最重要的语音特征。以往的入声研究缺少这样单点方言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六安话入声字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揭示江淮官话入声演变途径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陕北晋语的入声有比较明显的舒化倾向。从入声韵的舒化和中古声母之间的关系看,全清、次浊声母入声字舒化最多,全浊声母入声字舒化次之,舒化最少的是次清声母入声字。中古各组声母中,影组声母入声字舒化都比较多,最少的是章组。就单个声母看,影母、以母舒化最多。从入声韵的舒化和韵摄之间的关系看,以咸山宕江四摄舒化速度最快,已经基本舒化,曾梗摄字次之,深曾通三摄舒化最慢。  相似文献   
4.
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追溯表明: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调值及入声的归并上.屯堡方言阴平调值是中平调33,是明代汉移民语音的底层;周边方言的高平调55,是清代汉移民语音叠置覆盖的结果;其余方言的次高平调44,则大多是中平调受到高平调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过渡状态.入声归并上,屯堡方言全浊入声归阳平是填补舒声空位的结果,这与周边方言显示出很强的一致性;而其次浊声母和清声母入声字归阴平,这属于明代汉移民语音中的底层成分;周边方言乃至西南官话中这些字归阳平,则是清代汉移民语言对该方言进行重叠覆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汉语修辞学研究的重点在共同语,尤其是共同语中的辞格。方言修辞的研究,包括方言语音的修辞研究几乎为零?本文以不少方言中普遍存在的入声为例,提出纠正这一研究偏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6.
陕北晋语的入声有比较明显的舒化倾向。从入声韵的舒化和中古声母之间的关系看,全清、次浊声母入声字舒化最多,全浊声母入声字舒化次之,舒化最少的是次清声母入声字。中古各组声母中,影组声母入声字舒化都比较多,最少的是章组。就单个声母看,影母、以母舒化最多。从入声韵的舒化和韵摄之间的关系看,以咸山宕江四摄舒化速度最快,已经基本舒化,曾梗摄字次之,深曾通三摄舒化最慢。  相似文献   
7.
《集韵》、《类篇》反切比较反映宋初入声韵尾-P、-t、-k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消变。同一韵摄内部入声的换用表明相同入声韵尾不同韵部韵母的主要元音已经相同或者相近,它们在宋初就已经开始合并;不同韵摄之间入声的换用表明不同入声韵尾的韵母也开始合流了。-P尾塞辅音弱化消变的有缉韵入声字,同时,咸摄三、四等与山摄三、四等入声字混同;-k、~t尾消变趋势是臻摄、山摄入声三、四等-t尾,与其主要元音相近的-k尾梗、曾两摄入声三、四靠拢混同。  相似文献   
8.
苏词创作不守音律之说为自宋以来认识,很多人认为他“移诗律入词”、只讲平仄、为“长短句中诗”。这实在是对苏词的误解。苏轼作词,特别于宋代慢词调严守声律,辨四声,其中于入声也特别严格,足称音律大家。苏轼以诗为词的创新主要在题材风格方面,这是在辨守音律的前提下进行的。他和柳永等人一起,为宋词特别是宋代慢词声律特点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主要分析了金元时代助词“地”的五种用法,以及结构助词“的”的六种用法,并着重对“地”处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在金代频繁出现,“地”处于形容词、副词之后充当状语或谓语用例减少,“副词或形容词+的”用法增多,以及“副词或形容词+地”充当状语减少等四种现象,从功能转换或音变等角度作了分析说明和推断。  相似文献   
10.
孝感入声的紧元音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感入声具有紧元音性质,它成为孝感入声由韵母结构范畴向声调范畴转化的桥梁,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区别性特征。文章提出,汉语入声的消亡分为三个时期:塞音韵尾期、紧元音期、舒化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