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彰武断陷白垩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对松辽南部的彰武断陷白垩系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其生烃潜力。彰武断陷白垩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以及成熟度统计分析与饱和烃色谱共同反映了:(1)九佛堂组烃源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低-成熟的"三高一低"的特征。(2)烃源岩有机质母质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与高等植物混生,九佛堂组主要来自半深湖-深湖相低等水生生物,沙海组更多地混入了陆生高等植物。(3)九佛堂组-沙海组烃源岩沉积水介质环境从半咸水-淡水的演变过程,总体处于还原环境。九佛堂组烃源岩是彰武断陷中主力烃源岩,具有较好-好的生油潜力,沙海组烃源岩次之。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石学、X-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同位素等分析手段,对陆东凹陷九佛堂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自生矿物的类型及特征,提出了九佛堂组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并对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通过岩石学分析,确定了各储层中成岩作用序列,采用负胶结构孔隙度的概念,研究各类储层中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关系。据岩石物性和压汞分析,对风暴砂体和扇三角洲砂体的储层性质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辽西地区,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白垩纪翼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猎手鬼龙"的化石进一步证实了我国辽西地区产出的翼龙组合与巴西东北部产出的翼龙动物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演化关系呢?  相似文献   
4.
业界八卦     
①隆力奇的站式晨会据一位隆力奇经销商透露,在隆力奇当高管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但要像其他企业高管一样接受业绩考核和加班考验,还必须体验每天站着开晨会。据说,站式晨会一直是隆力奇董事长徐之伟别出心裁的管理方式,管理层每天定时开晨会,虽然会议室摆满了椅子,但是却不能坐,而且是徐之伟带头不坐。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生代早期鸟类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周忠和 《科学通报》1992,37(5):435-435
1990年9月,本文第一作者在辽宁中生代九佛堂组地层中,采到两件十分珍贵的鸟类化石标本。本文择其中一块保存近完整的标本进行初步研究,建立了鸟类一新目,暂包括一属一种。辽宁发现的这两件鸟类标本及随后在同一地点采得的大量标本,在时代上仅比德国的始  相似文献   
6.
辽西早白垩世今鸟亚纲两新属与现生鸟类的起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周忠和  张福成 《科学通报》2001,46(5):371-377
报道发现于辽宁省的两种新的中生代今鸟亚纲的鸟类化石:马氏燕鸟(Yanornis martini gen.et sp.nov.)和葛氏义县鸟(Yixianornis grabaui gen.et sp.nov.)。它们代表了今鸟亚纲在早白垩世纪已知最完整的化石记录。在形态特征上,这两种鸟类较今鸟亚纲的辽宁鸟进步,与另外两种今鸟朝阳鸟和松岭鸟比较接近。与早白垩世的其他鸟类,如孔子鸟、辽西鸟和始反鸟等相比,燕鸟个体较大,头骨显著伸长;它还具有相对较长的前肢。今鸟亚纲化石新的发现表明,在早白垩世,无论是与现代鸟类关系较远的反鸟亚纲,还是包括现代鸟类共同祖先在内的今鸟亚纲的辐射和分异都已十分显著。与始祖鸟、孔子鸟和反鸟亚纲不同,燕鸟与义县鸟在飞行结构上和现生鸟类已没有明显的区别;尽管如此,在其他一些结构上,这两种鸟类仍然保留一些原始的特征,如上、下颌骨具有牙齿,较发育的指爪,以及耻骨的远端联合等,这表明现生鸟类的最近的共同祖先可能还要在更晚的时期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7.
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一翼手龙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汪筱林  周忠和 《科学通报》2002,47(20):1521-1527
描述辽宁西部热河群上部九佛堂组近两年来发现的大量翼手龙类化石中一件几乎完整的化石骨架--董氏中国翼龙(新属、新种)Sinopterus dongi gen.et sp.nov.,属于古神翼龙科(Tapejaridae)。此前古神翼龙科仅在南美大陆巴西有过报道,中国翼龙是古神翼龙科保存最完整和层位最低的记录。详细描述了古神翼龙科的头后骨骼形态,补充了一些重要的形态学特征。热河群存在两个不同的翼龙化石组合,义县组的翼龙组合与德国晚侏罗世Solnhofen灰岩(Tithonian)的翼龙组合有些类似,而九佛堂组的翼龙与巴西早白垩世Santana组(Aptian/Albian)的翼龙组合具有非常相似的面貌。同时也认为义县组的时代要晚于Solnhofen灰岩,而九佛堂组的时代略早于Santana组。  相似文献   
8.
下期要目     
高建,等 聚合物驱后储层电性变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张关龙,等 济阳坳陷石炭一二叠系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孙超,等 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层序格架及其与岩性圈闭关系  相似文献   
9.
八道壕矿区位于彰武盆在西缘,含煤地层主要是上侏罗统九佛堂组,其充填特征为“五段式”,聚煤作用主要发育于湖后阶段,聚煤环境以扇三角洲前缘及其间的沼泽为主.整个彰武盆地具有广阔的找煤前景.  相似文献   
10.
矢部龙(Yabeinosaurus)是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个蜥蜴类群.近年来发现了数量丰富的矢部龙化石,使得深入了解该属头骨形态的种内、种间分异成为可能.本研究借助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描述了一件近完整的大型成体矢部龙骨架化石.该标本展示了一些新的形态学信息,比如,三角形的下颌隅骨突、外上髁孔、尾自切和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