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体内产热超过排热,热能大量积聚,从而使体内多种器官细胞受到热伤害,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老人、婴儿、体型肥胖者、酗涯者、心肝肾疾病患者等,都属于中暑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正蝴蝶,一类地球上公认的美丽惊艳、轻盈优雅、不失高贵的小小精灵。当人们正在艳羡其美丽时,或许还有一些蝴蝶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暗自蜕变。美好的事物的获得总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并且转瞬即逝的,蝴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4.
通过腹腔注射及在体和离体下丘脑视前区(POAH)微量给药的方法,观测ATP对大鼠体温调节的影响。结果显示:(1)腹腔注射ATP有明显降体温作用,降温幅度和作用时间具量-效关系。去甲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剂(心得静)可抑制ATP的降温作用,表明ATP在外周的降温作用可能是由交感神经系统中介的;(2)POAH微量注入低剂量的ATP使体温下降,其作用被ATP受体P2的阻断剂(ReactiveBlue2)所阻断,表明ATP的降温作用是通过P2型受体起作用的;注入高剂量的ATP使体温上升,其机制与ATP络合Ca2+的作用相关;(3)离体脑片给在体的研究以佐证,高和低浓度的ATP分别抑制和易化POAH热敏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表明ATP可能是直接通过影响POAH温敏神经元放电活动参与体温调节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其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17.5~27.5℃的范围内,大麝鼩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体温为(36.40±0.05)℃;热中性区为20~30℃;基础代谢率为(4.37±0.14)ml O2/(g.h);最小热传导为(0.32±0.01)ml O2/(g.h.℃)。大麝鼩的摄入能为(4.40±0.43)kJ/(g.d),消化能为(4.03±0.40)kJ/(g.d),可代谢能为(3.95±0.39)kJ/(g.d)。消化率为(91.41±0.88)%,可代谢能效率为(89.58±0.87)%。总之,大麝鼩体温和热传导相对较低,BMR较高,TNZ相对较宽,消化率较高。这些特征可能与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进一步探讨中枢解热机理。方法 :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 ,观察在致热原IL - 1β作用下电刺激兔腹中隔区 (VSA)对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 (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 :(1)IL - 1β 使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时 ,电刺激腹中隔区可明显降低POAH热敏神经元的温度敏感系数。 (2 )IL - 1β 使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时 ,电刺激腹中隔区可增加POAH冷敏神经元的温度敏感系数。结论 :作为负调节中枢的VSA可通过影响致热原作用下POAH区温敏神经元放电特性而解热  相似文献   
7.
时尚科技     
《华东科技》2012,(9):74-75
1音乐雨伞让雨点敲出音乐德国近日发明了一款音乐雨伞——借助压电材料制成的传感器,让洒落伞盖的雨点演奏音乐。发明者用布基胶带在伞盖内侧粘上12个快速反应传感器,连接简单的电路板。传感器由压电材料制成,当感受到压力或遭扭曲时会产生微弱电量。因此,当雨点落在伞盖上时,传感器会受压产生电能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12月,测定丽纹攀蜥Japalura splendida实验室条件下的选择体温、临界高温、昼夜体温和摄食后的选择体温等热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丽纹攀蜥的选择体温T_(sel)和临界高温T_(CTMax)分别为(26.22±0.65)℃和(42.35±0.41)℃;在环境温度为15~35℃的实验条件下,丽纹攀蜥的体温T_b与环境温度T_e存在线性关系(T_b=0.663T_e+7.193;);在缺乏温度梯度热环境下,环境温度与丽纹攀蜥的活动体温差异不显著(T_(11)=0.643,P=0.534);摄食前后丽纹攀蜥的选择体温不存在显著差异(F_(2,104)=0.997,P=0.372)。结果表明:(1)丽纹攀蜥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显示了外温动物的体温特点;(2)丽纹攀蜥具有一定的生理调节体温的能力;(3)丽纹攀蜥与其他蜥蜴在临界高温上的差异可能与其地理分布有关;(4)摄食前后丽纹攀蜥选择体温差异不显著可能与其摄入的食物有关。  相似文献   
9.
哺乳动物是一类具有高代谢率的恒温动物,它们可通过自身体内氧化代谢产热在较大的环境温度范围内维持高而相对恒定的体温,其体温具有周期性节律变化的特征。冬眠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应对寒冷、食物缺乏等恶劣环境的生物学习性。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会大幅度下降,这种低体温是动物主动调节的。冬眠的哺乳动物,不论是在冬眠季节还是非冬眠季节,表现出的体温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产热和散热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机理和产热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概括叙述了冬眠哺乳动物在活跃季节、入眠过程以及冬眠季节体温调节的特点;恒温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的假说及其发展;冬眠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以及对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TRP通道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研究显示,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人体心脏活动的影响显著,寒冷或极端温度会给人们带来心血管疾病。本文基于人体心率变异性指标,探讨了温度漂移热环境在室内热舒适方面的优势,并分析了人体主观热评价、皮肤温度与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本文设置16名受试者从初始稳定温度(24℃或18℃)经历半小时的温降漂移,最后再经历升温回到初始温度。实验收集了受试者的主观热评价与皮肤温度,并全程监测了其心电信号。通过频域分析法,得到了心率变异性的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F/HF)。结果表明:在冬季,适当的温度漂移可以改善受试者对相同温度热环境的热舒适评价;温度漂移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可以通过LF/HF值表征出来;冬季温度漂移热环境下,人体的LF/HF值与平均皮肤温度、热感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