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测井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质碳酸盐岩生烃潜力优于纯碳酸盐岩,其有机碳丰度与泥质含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碳酸盐岩泥质含量可利用自然伽马测井资料估算。因此,建立碳酸盐岩自然伽马测井资料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数学模型,可估算碳酸盐岩地层剖面中有机质丰度分布,从而卡取剖面中生油层厚度和计算有机碳含量的加权平均值,为碳酸盐岩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快提供经济,连续的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2.
特低渗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对油井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长6某特低渗储层进行了系统的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该特低渗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程度在26%~80%的范围,岩石的渗透率越低,应力敏感性越强;原始条件下地下渗透率明显小于地面渗透率,它们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储层岩石应力敏感伤害后,储层岩石的渗透率不能立即恢复,最终渗透率恢复率在68.6%~100.0%,岩石渗透率越高,渗透率恢复值越大;当岩石的渗透率小于0.5×10-3μm2时,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明显增强.模型预测表明,当地层压力降低5MPa时,该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对油井产量的影响在8.6%~35.7%,渗透率越低下降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滨南油田低渗欠注井酸化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针对滨南低渗油田欠注井酸化增注的系统实验研究方法。根据储层特征分析了注污水和重复酸化对地层的损害及对酸化液的选取原则。根据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实验进行了酸化工艺参数优选及其评估分析。现场施工证明该酸化液体系适应性较好 ,工艺参数合理 ,能够较好地解除地层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堵塞 ,提高注水量 ,降低泵注压力 ,在低渗油田注水井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古气候学是在非热带碳酸盐岩(沉积物)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介绍了碳酸盐岩气候分析的理论依据,研究进展和现状,结合我国实例探讨了碳酸盐岩古气候研究对传统古地理、古气候模式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5.
特低渗油藏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出发,通过室内基础实验和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运用流体边界层理论,分析了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而使得低渗储层产生非达西渗流的机理和规律,建立了描述低渗油气非达西渗流模型,并对特低渗长庆油田某区块一个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进行了实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不但降低了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指标,而且还增加了开采难度。增大注入率、缩小井距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探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根据勘探资料分析 ,奥陶纪时期 ,发育了下奥陶统以白云岩为主 ,上奥陶统以灰岩为主的巨厚碳酸盐岩沉积 ;同时 ,在中、上奥陶统与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下奥陶统之间和上奥陶统顶部发育两个不整合面 .在构造、沉积和后生改造的共同作用下 ,碳酸盐岩发育有下奥陶统白云岩层系和中、上奥陶统灰岩层系两套储集岩系 ,以及白云岩内幕型、风化壳岩溶型、构造裂缝型、沉积相带控制型和深部流体改造型 5种主要储集体类型 .根据储层的发育与分布特征 ,提出今后塔中地区应重点加强塔中北斜坡、塔中西部和西北倾没端区域上的油气勘探 ;在纵向上 ,应加强对深部下奥陶统以白云岩内幕型储集体为储层的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7.
西南天山金锑成矿带成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疆西南天山是中亚南天山金和有色金属成矿带的东延部分,成矿潜力巨大.分析了区域成矿背景,总结了金、锑成矿规律,划分了6个成矿带和15个金、锑成矿区,对4个重点成矿区的成矿远景进行了分析.指出萨瓦亚尔顿河上游、乌兰赛尔-萨恨托亥、乌什北山、哈尔克成矿带的西北部、查汗萨拉、卡拉脚古牙应作为首批重点研究和找矿靶区.提出穆龙套型金矿应作为主攻类型,对于锑矿应重视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接触部位的破碎带,并注意锑与其他金属的共生规律.  相似文献   
8.
The effects of hypoosmotic shock on state transition in darkness in Dunaliella salina were studi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NaCI in culture medium was dropped from 1.5 to 0.5 mol/L abruptly,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of D.salina declined, but the respiratory rate and intracellular ATP content increased in the dark. The FpsⅡ/FpsⅠ ratio at 77 K of D. salina cells exposed to hypoosmotic shock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cells, indicating that more excitation energy was distributed to PS Ⅱ in stressed D.salina cells upon illumination. A decrease in LHC Ⅱ phosphorylation level was also observed when D.salina was exposed to hypoosmotic shock. Thus a state Ⅰ transition of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occurs when D.salina suffers hypoosmotic shock in darkness,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related to an enhancement of respiration and an increase in ATP content in stressed D.salina cells.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东地区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渗透率分布范围大、低渗与中高渗渗流规律并存的特征,针对低渗点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而难以动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低渗点启动压力梯度对油藏波及系数的影响规律,通过耦合低渗点启动压力与井间驱替压力分布,提出考虑低渗点启动压力梯度的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波及系数修正方法。以中东地区M油藏为例进行应用分析,计算得到的渗透率为5×10-3~35×10-3 μm2、变异系数为0.6~0.8时,波及修正系数分布范围为0.75~0.99,证明了该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波及系数修正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保护漓江流域水环境及揭示区域碳酸盐岩风化过程提供基础数据及科学支撑。【方法】通过收集一个水文年漓江干流典型断面的水样,并进行水化学分析来研究水体中离子化学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漓江两个断面水化学类型都为Ca-HCO_3型,河水主要离子组分受到水岩作用的控制。两个断面对比来看,上游大面圩(DM)断面受到部分降雨输入的影响,而下游普益(PY)断面受到更加强烈的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漓江两个断面HCO_3~-、Ca~(2+)离子浓度表现出雨季小于旱季的现象,主要受到雨季降雨和流量增大的影响,而SO_4~(2-)、NO_3~-、Cl~-离子浓度出现雨季大于旱季的现象,则主要受到农业活动、城市排污的影响。此外,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漓江碳酸盐岩风化受到外源酸的影响,进而影响岩溶风化碳汇效应的评估。【结论】漓江典型断面水体优势离子(HCO_3~-、Ca~(2+))变化特征主要受到地质条件的控制,岩溶作用强度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SO_4~(2-)、NO_3~-、Cl~-离子则受到不同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