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牧誓》难题、文王舞阵之谜的破译为突破口,结合现代天文历史年代学研究的有关成果,通过对《国语》伶洲鸠论“七律”语的细致解读,澄清了“牧野阵法”、“文王舞阵”、《武》乐三者相互关联的历史真相,揭示了存在于其中的文化意味;《武》乐之舞容、曲调也相应得到了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多篇有"鸠"的记载,运用训诂学和现代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探讨.确认它们为4种鸟:鹗、红脚隼、山斑鸠、大杜鹃.  相似文献   
3.
正观鸟听上去很专业。如果掌握了观鸟技巧,走出家门,拿出望远镜,在城市公园就可以看到不少鸟。它们五彩缤纷,或飞云间,自由潇洒。有人说:"学会观鸟,就等于获得了大自然剧场的终生免费的门票",也许我们不能叫出鸟名,也许我们分辨不出那形形色色的小鸟有何差异。但去田野乡下、高山湿地旅游时,多一份闲情逸致去留意自然中的鸟儿,总会收获一份快乐和清闲。  相似文献   
4.
鸠摩罗什是魏晋姚素时期从龟兹来长安的高僧,他在佛经的汉译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特殊性在于他一改译经中直译为意译,既注重了佛经原的准确性,又考虑到译的遣词造句符合汉民族的阅渎习惯,这样,使汉族信徒更易于理解佛经。  相似文献   
5.
从创作手法、叙述结构、叙事类型等维度对鸠摩罗什、法显和玄奘三人传记进行分析比较,探讨《高僧传》与《续高僧传》在叙事技巧上之异同。  相似文献   
6.
自反和合音字不是反切.自反不过是一种偶合现象,并不说明造字先民已经掌握了反切法,人们真正意识到自反是在反切通行以后.合音字记录的是语言中的一个词,是人们自发拼读的结果.反切受悉昙的直接影响而产生.汉末,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胡僧、汉僧和佛教徒从胡文转译的梵文拼音跟汉字读音的对比中通悟了拼音原理,用双声叠韵法来分析汉字字音,发明了反切.<鸠摩罗什法师通韵>是现存最早反映悉昙跟双声叠韵关系的汉语文献,据此可以推断汉末在华僧人领悟双声叠韵法的一些情况.最先把反切运用于文献注音并加以提倡和推广的是服虔、应劭等汉末的一批学者.至于魏世,反切大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