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的科技复兴--NBIC会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2月,美国商务部、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科技委员会纳米科学工程与技术分委会在华盛顿联合发起了一次由科学家、政府官员等各界顶级人物参加的圆桌会议,会议就“提升人类技能的会聚技术”议题进行研讨,首次提出了“NBIC会聚技术”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Frosnel圆孔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大多讨论的是单色发散点光源经小孔后衍射会聚波在轴线上的光强分布规律,较多使用半波法和矢量图解法.本文从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出发,并对单色发散球面波和单色会聚球面波入射经小孔后会聚衍射光波和发散衍射光波的衍射规律作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工厂现场使用的产用机器人以医疗、农业、护理、生活辅助和办公室辅助等领域为实现目标。基于双目横向会聚模式的机器人在智能生产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传统机器人、机器人汽车制造商、电机制造商等领域,而且在机器人的研究、开发等领域也实现了新技术革命。本文在讨论双目横向会聚模式的基础上,以采摘机器人为例具体介绍该算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会聚技术,即以纳米技术、生物医学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技术等四大主要前沿技术融合所构成的全新技术领域(简称NBIC),把人类科技发展对象从人类周围的世界转向人类自身,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史无前例的巨变.美国各界对此展开了争论.大体上,争论可以分成技术进步主义与技术保守主义两大派.前者强调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和人类自由的重要性,坚持科学技术是解放人类的力量,主张发展会聚技术以超越人类的生物限制;后者则以F.福山、B.乔伊、L.卡斯等人的观点为代表,依据"自然"的神圣性,主张对应当严格限制超越物种限制的技术使用.本文撷取争论中的主要观点,从尊崇自然还是自由的价值取向、技术发展必然性两方面分析了双方的分歧,认为,我们应以人类福祉为目标,谨慎推进会聚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格兰·泰勒棱镜为例,对平行于棱镜主截面方向的视场角进行了分析和推导,发现该视场角随切割角的增大而增大,在红外波长区远大于通常给出的沿主截面方向的视场角,对沿两正交方向的视场角随切角和波长的变文关系进行了比较,所得结论在红外分光光度计上得到了验证,实验表明:冰洲石格兰型偏光镜是柱面或准柱面会聚光束的理想偏光器件。  相似文献   
6.
“NBIC会聚技术”是2001年12月美国商务部(DOC)技术管理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纳米科学工程技术分委会(NSTC-NSEC)在华盛顿举办的,由科学家、政府官员等各界顶级人物参加的主题为“会聚四大技术,提升人类能力”的圆桌会议上首次提出的。2002年6月,NSF主持编撰了《提升人类能力的会聚技术》报告,对会聚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据测算2000年将出现五星会聚、日月合壁的天象,本文运用“行星对应区方法”,通过对历史上出现“五星会聚”天象时天气实况的分析,提出今年黄河流域将可能会出现特大洪水,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跨学科的视角对转化医学与学科会聚进行关联分析,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和对SCI-E数据库的文献分析方法对转化医学的学科会聚特征进行研究,论证了两者在哲学思维、行为导向、关注焦点等方面存在着理论交融。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国外伦理学研究中的"物转向"和未来场景的急剧变换催生了应用伦理学的新兴领域——"机器人伦理学"的兴起。梳理国外机器人伦理学学科的发展脉络,总结该学科的研究现状、前沿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这对于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了解和把握这一新兴学科、追踪最新国外学术动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