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1篇
系统科学   45篇
丛书文集   70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9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52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解释具有实用特征(pragmatic aspect).这一特征与"科学解释的标准形式"相比,具有解释主体的相关性,即因解释主体的差异寻求多样化的解释形式.本文通过生物学解释的特征的分析,指出生物学解释具有因解释主体不同而形成的语境相关性,而这一特性决定了生物学解释与物理学解释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2.
“景观”一词的翻译与解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景观”一词在世界各国语言中颇为相似,英语为Landscape.德语为Landschaft.俄语也发音相近,只有法语不同。中文翻泽为景观.通用于科学界与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该词的原意按牛津字典的解释为“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景观作为科学名词19世纪初由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洪堡德(A.Von Humboldt)引入地理学,他最早提出景观作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探索由原始自然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以后由苏联地理学家贝尔格等发展成为景观地理学派,将景观定义为“自然地域或水域的综合体”。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地理科学》一书(科学出版社,1995)中是这样定义的:“景观一词源于德文Landschafl,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和某个限定性区域的双重含义”。  相似文献   
3.
将可靠性设计理论与灵敏度分析方法相结合,讨论了车辆常用弹簧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问题,提出了可靠性灵敏度设计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可靠性灵敏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设计参数的改变对车辆常用弹簧可靠性的影响,为车辆常用弹簧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2~N—m计数器     
计数器电路的分析讨论相当费时和麻烦。本文提出了一个分析此一问题的一般方法,总结且证明了同步2~N—m 进计数器定理。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一系列各类计数器,使分析讨论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卡诺图列解法来处理MUX组件的地址变量少于待发生逻辑函数变量的设计问题。方法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尤其是对于含有任意项的逻辑函数中任意项的处理,提供了寻找最佳方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综合讨论了任意循环的两种卡诺循环分解法 ,指出不能采用“串联”分解法来证明任意循环效率的极限 ,但可用这两种分解法来证明克劳修斯等式和不等式 ,同时指出了一些文献在涉及该问题时所存在的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保险合同不利解释原则的法理基础,探讨了保险合同中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条件,并对《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翻译标准"忠实"、"等值"无法解释新闻翻译中必要的摘译、编译等现象,以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家H. J.弗米尔 (H. J. Vermeer) 提出的"目的论"为切入点,探讨了目的论在新闻翻译中的应用,目的论的提出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10.
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在变,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在不断深化;对语言研究从规范、描写发展到解释认知语言学在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阐述研究隐喻的理论基础,并解释隐喻与认知、隐喻与本义的关系,说明对隐喻的研究应注意解释的范围与意义,应从文化与思维入手,探讨语言的哲学实质,从而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