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某山岭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高仰坡隧道模型,通过编制转换程序,导入有限差分程序FALAC3D进行计算,基于有限差分程序本身后处理的弊端,采用Tecplot程序进行后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仰坡支护前后坡体位移可知,相对于短台阶法开挖,采用CD法能够有效控制洞口仰坡滑动位移,保证仰坡整体稳定性,同时能够较好的与仰坡支护结构协同工作,因此施工过程中建议采用CD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2.
叶青  吴曙霞 《科技咨询导报》2013,(14):107-107,109
该文以浙江省奉化市莼湖镇石郎山隧道施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隧道工程概况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石郎山隧道进口右洞端墙、仰坡大面积涌水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处理措施.工程应用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技术措施解决了公路隧道进口洞端墙、仰坡涌水的难题,可为国内外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宋建军 《甘肃科技》2013,(20):124-129
隧道施工中,隧道洞口开挖与进洞方法非常关键,结合施工实例,研究了在穿越隧道洞口围岩破碎带时,利用松动爆破技术、套拱支挡效应、大管棚注浆工艺等,对洞口岩体进行了开挖、支护,实现了小开挖或不开挖洞口仰坡的“零仰坡”开挖进洞施工技术,减少了土石方的开挖,保护了周边原始地貌和植被,减少了边仰坡的临时支护,保证了施工安全;同时减少了占用耕地,节约了土地,降低了弃渣对河流等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以滇西南地区玉磨铁路曼勒一号隧道洞口段为依托,针对顺层条件下软岩隧道洞口仰坡滑移破坏问题及相应加固措施进行研究,采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隧道洞口仰坡加固前后的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分析,依据加固前后洞口仰坡的力学特性提出“注浆锚索+框架梁”的加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影响隧道开挖的情况下水泥砂浆锚索沿顺层岩层法向插入地表注浆加固,可以降低隧道洞口及仰坡所受压应力,仰坡竖向位移最大减少14.26%,纵向位移最大减少43.57%,仰坡稳定性系数为2.1,该加固措施能够抵抗仰坡滑移,增强隧道洞口及仰坡稳定性.“注浆锚索+框架梁”顺层仰坡加固方案经现场施作后加固效果良好,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顺层岩体仰坡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为预防工程事故,需要运用预应力锚索对隧道洞口仰坡进行加固。结合宝汉高速石门隧道洞口仰坡的研究,在传递系数法理论支撑下,结合理正分析软件分析仰坡加锚的必要性,通过锚固加固计算理论得出仰坡的加固方案,运用MIDAS数值模拟软件对加锚后的顺层仰坡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锚索加固后,仰坡坡顶位移速率未超过规范规定的位移速率限值。同时,结合仰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分析得出,稳定安全系数大于规范规定的限值,充分证明了仰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际论述了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并分析了隧道裂缝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强度折减法对某公路隧道洞口高仰坡稳定性进行三维分析,并计算不同坡率对仰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在分析中充分利用强度折减数值计算法的优点,在模拟隧道开挖及仰坡加固的基础上计算各种工况安全系数,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隧道洞口段不良水文地质条件易产生掉块、坍方和冒顶现象,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是决定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本文以二广高速公路某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引起隧道洞口仰坡开裂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施工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处理方案,为同类隧道洞口仰坡开裂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泽溪坂1#隧道进口上导洞出洞后,初期支护发现了裂缝.基于此首先分析了该山体滑坡形成的机制以及洞内初期支大裂缝产生的原因;其次根据现场地质实际对溜塌段的特殊断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并先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然后采用了抗滑桩群锁脚、地表注浆加强地表稳定性、仰坡截水沟引流排水和洞内打孔注浆加固等综合治理措施.通过综合治理,滑坡变形破坏得到了有效遏制,隧道洞内裂缝未出现发展.经过连续量测监控表明,该滑坡已处于稳定状态,说明病害治理思路正确,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广东沿海地区由于台风暴雨频繁,经济发达,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使得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本文以国道105线新丰段山体滑坡为例,对其滑坡特征、地质条件、滑坡稳定性分析和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