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孔子的“大同世界”和“小康社会”主张都是代表贵族利益的。由于中西方文化本源性的差异 ,柏拉图比孔子更激进。生逢乱世 ,强烈的忧患意识使他们把大济苍生作为矢志不渝的人生奋斗目标。由于政治主张落后于时代 ,因此在当时的社会实践中几乎都是失败者。政治上失意之余皆通过传道授业的方式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两位巨子  相似文献   
2.
孔子之仁有三层面:恻隐之心,仁爱行为,仁德模式。恻隐之心源于人的生命之感,沿着向外奉献(“忠”)与向内克制(“恕”)两面展开。仁爱行为是恻隐之心的自然呈露,是表现性行为,不计力量,不计后果。仁德模式人人具有,生发恻隐之心和仁爱行为,又在恻隐之心和仁爱行为中得到培厚。  相似文献   
3.
"孔颜乐处,所乐何处",宋朝周敦颐和其学生程颢、程颐早已进行探究论述,今者再探,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1乐在仁德,通过仁德的拥有进而达到一种高于道德的愉悦心情.2乐在知天命,通过对天命的把握,知命方能安命,将一切烦恼排除在外,乐天知命.3乐在境界,忘富贵,忘我,从而实现与万物浑然一体的天地境界,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道德教育。对孔子的德育思想进行深入地研究,挖掘其精华,并在当代德育中批判地借鉴吸收,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必须重视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