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9篇
教育与普及   10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6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电路》为例,分析教学设计方法。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并辅以信息化手段配合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自然人性论之上的近代契约论有三个阶段:以霍布斯为代表的开明君主制阶段,以洛克为代表的天赋人权阶段,和以卢梭为代表的人民主权阶段.近代契约论中自然人性论具体又分为性善论、性恶论两类.实践表明:持性善论的契约论在制度设计上是有缺陷的,理论上的原因是没有摆脱一元真理论束缚;持性恶论的契约论,为社会中个人留下了一定的属于私人的自由发展空间,某种程度上避免了性善论假说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以"不创作,毋宁死"!作为自己的创作动机,开始了他的文艺生涯,在创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为人生的艺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以真诚、朴实的创作风格完成了其"生死攸关"的事,最终成为西方欧洲世界的文学家.在他作品永远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他歌咏的人类在精神方面所追求与超越,经历的艰险、对人类最终臻善的信念和博爱的精神,也许罗曼·罗兰在勾勒的那条精神道路在他的作品中更具某种标尺性涵义.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5,(5):65-68
企业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企业信用的建立需要制度与法律的共同保护。我国市场经济脱胎于计划经济,具有先天缺陷;在企业制度的设计中,过分注重了公司制企业制度的建设,在法律保护不健全的情况下,法人人格被乱用,市场的信用基础被破坏。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需要企业制度基础与法律保障两个方面的配套完善。  相似文献   
5.
自然事物的情感表现性产生于人类与大自然事物生命情调上的相似,自然事物的形式美因素以及人类情感形式与自然物在“力的图式”上同形同构。  相似文献   
6.
父母及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父母要以身示范,营造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在儿童人格塑造和培养中,要十分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注意早期智力与创造力的开发,重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包括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人际适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  相似文献   
7.
李旭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5-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开始独立,具体表现在文笔说的变迁、对文体特征进行探讨、文体分类趋细和永明声律论的创建这几个方面。文体独立的原因与魏晋时期审美意识的变化息息相关,具体表现在审美心理结构的变化和审美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唐寅于早年仰慕古代豪杰,希望能仗剑而行,扫除眼前不平之事,并自谓布衣之侠。不过,在他人格系统中,儒家入世人格更为明显。他作为在儒家化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社会中的读书人,没能逃脱读书、应试、做官的传统生活模式。尽管没能走上仕途,但混迹官场毕竟是他的理想之一。  相似文献   
9.
吉尔兹的深描法是其解释人类学的重要方法.就法律发展来看,他试图打破普遍性的神话,唤起人们对不同文化群体的法律认识特性的重视,呼吁人们尊重和认真对待不同文化间的法律差异,通过深入到不同文化群体生活的实际去建立对该文化中法律认识的理解的解释系统,进而主张比较法的文化及解释转向.  相似文献   
10.
席勒富有创造性地提出“游戏冲动”说,将艺术判断与艺术创造视为沟通现实和理想,平衡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和中介,从而使“游戏”与自由,与艺术具有了内在的相关意义和强烈的“超越性”追求。同时,席勒的“游戏冲动”说仍然受制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而与德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康德的美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对现实的“超越”往往以一种逃避乃至背向现实的精神慰藉为目的,带有精神“乌托邦”性质。因此,席勒的“游戏冲动”说又蕴涵着某种矛盾因子。就当代文化意义而言,游戏更接近于后现代的话语场,而有别于席勒以降的古典和现代主义美学理念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