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隐私权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保护隐私的意识在增强,由隐私权引起的诉讼也日益增多,隐私权正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下探究一下什么是隐私权以及它的一些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的主体性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不仅要在教育管理方法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更要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也是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德育首先必须是素质教育,高校德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关注大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成为积极的建设性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根据人格权理论 ,论证了尊重人格尊严在新闻职业道德中的重要地位 ,并指出在新闻队伍中维护人格尊严 ,既要靠法律 ,也要靠道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现象,住房问题越来越得到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住房不仅仅是一个住处或一种财产,更是一个与社会正义和人格尊严紧密相连的人权问题.住房权的人权属性早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并被许多国际和区城性人权文件加以明确规定.在宪政的视野之下,住房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其相对应的义务主体便是国家.国家负有尊重、保护、促进和实现公民住房权的义务.保护公民的住房权,是我国宪政建设的题中之义,这就需要从政策、立法乃至司法等诸多方面对现有制度加以完善,以期使公民的住房权得到切实而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论人格尊严     
在道德生活中,人们对人格尊严的重视超过对物质利益的重视。人格尊严的性质是实体性质的存在和精神性质的存在;它可分为自在之尊严(荻自种族的尊严)和自为之尊严(个人所创造的尊严)两类。我们应正确对待个人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出发,揭示了人格尊严条款产生的根本原因;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人格尊严条款所起到的现实作用;用发展的眼光预测了该条款的走向,最后得出结论,即人格尊严条款是一个历史感情的产物,但却在现实中"出乎意料"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4):104-108
人格尊严作为一个道德文化概念,尽管其定义始终处于争议之中,但努力方向几乎是一致的,都力求达成必要的共识理解,大卫·克希霍夫尔也不例外。他认识到了人格尊严内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立足存在意义、认知-情感、行为构成和社会构成四个维度建构了一个多维模型,从描述和规范两个方面搭建了人格尊严的理解框架,揭示了科学理性与人格尊严之间的微妙关系,但同时也遗留了一些道德实践难题,无法从根本上跨越科学理性与德性伦理的鸿沟。  相似文献   
8.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十分重要,必须引起教师的注意。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随意行事,在小事上也注意不要损害学生的人格,对于他们的思想变化要及时发现细心处理。要从思想上根本树立依法从教的信念,这样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师体系,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更好的培养品德、智力、体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安乐死的合法性被世界各国所怀疑。尽管民间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成果不大。安乐死的合法性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其争议的关键在于与公民生命权的保障是否相违背从而缺乏合法性。事实上,考察我国在各个方面及其规范文件中对生命权的保障并不难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0.
道德增强派与反增强派之间的博弈一直在持续,反增强派以“不自然”作为反驳生物医学道德增强技术的应用时,多从“自然道德被作为人为之物、道德医学化对道德疾病的等同、人性尊严受损与人格同一性的断裂”等方面进行论证,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局限。增强派以“纳入科学研究范围、顺应大众的常见技术、道德治疗的优手段”为理由所作的“自然”角度的论证,也有较大漏洞,易被二次反驳。症结在于,以“自然性”作为一条规范性论据去支持与反对道德增强技术是缺乏说服力的,由于“自然”概念本身的歧义性与复杂性,对自然与非自然的判定标准及适用界限未达成统一,易陷入将其作为好与坏的价值判断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