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岭亚高山泥炭湿地在维持华南亚热地区生态系统和区域水平衡中起关键作用,但在这一区域的古环境定量重建工作还未有系统展开.有壳变形虫是古环境定量重建的有效代用指标.本文以南岭西部的湖南大坪泥炭为例,选取23个样品点,初步开展了该地区现代有壳变形虫的种类组成变化鉴定工作,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发现,水位埋深(water-table depth, WTD)是影响本地区有壳变形虫种类组成变化的最主要环境因子,这一结果与国外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据此,利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生物-环境因子转换函数模型,初步构建了本研究区域现代泥炭湿地有壳变形虫-水位埋深转换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转换函数预测的水位埋深与实测水位埋深都呈一定的相关性,但受制于本次采样面积小、鉴定样本量较少和水位环境梯度较窄的条件下,转换函数的预测性能还比较差.此次工作可为将来系统开展华南亚热带地区高山泥炭湿地的古水文定量重建工作奠定宝贵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唐春梅  彭启智 《科技信息》2012,(20):480-481
退化山地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针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特殊地貌及生态环境,将其分为干暖河谷区和亚高山寒温区。根据该区域退化程度及植被恢复重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土壤物理及水分特征.结果表明:林线过渡带附近年降水量为832mm,降水量分布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6月降水量最高,达174mm.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土壤含水量与大气降水量具相同的季节变化.林线区域土壤全容水量与非毛管蓄水量分别介于82.84~106.76和12.34~24.49mm,下缘冷杉林最高,上缘流石滩草甸最低.从上缘流石滩草甸→林线过渡带→下缘冷杉林,土壤稳渗速率逐渐增高(分别为0.46,2.18和4.36 mm/min),蒸发性能逐渐改善,有效水含量逐渐增高,分别为15.6%,23.5%和33.8%).三类植被在中、低吸力段(<1.5 MPa)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经验方程:θ=AS-B对该区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良好的模拟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川西亚高山野外大型控制实验,研究了红桦不同密度下的根系生物量、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短期升高温度(ET,相对室外平均升温2.4±0.4 ℃)、升高大气CO2浓度(EC,平均增加15.5±1.0 μmol·L-1)及交互作用(ETC,生长室相对室外平均升温2.2±0.5 ℃并CO2浓度平均增加15.8±1.2 μmol·L-1)的响应.初步结果表明:升高大气温度或CO2浓度均能够显著促进红桦低密度和高密度下单株根系生物量;升高温度和CO2浓度及二者共同升高对微生物类群和数量影响不同,升高温度细菌、真菌数量以及低密度下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而高密度下放线菌数量显著下降;升高CO2浓度下高密度时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加而低密度下均显著下降;升高温度(ET)显著抑制高、低密度下红桦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CO2(EC)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2种密度条件下均不同程度升高,土壤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降低;ETC条件下,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2种密度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脲酶活性在高、低密度条件下对ETC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结果.  相似文献   
6.
血雉     
邓建新 《知识就是力量》2009,(3):F0004-F0004
血雉是一种体型大小和家鸡相似的雉鸡类动物,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中部和青藏高原地区,栖息于海拔3200-4700米的亚高山针叶林、苔原森林中。一般集结成20只左右的小群集体觅食,取食种子、叶、芽、苔藓以及昆虫等。  相似文献   
7.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在分类学上属于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是我国特有的疣猴类动物之一。它分布于地处亚热带和温带的四川、甘肃、陕西和湖北四省,主要生活在海拔1400-3200米之间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及亚高山针叶林中。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方法对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本底调查,利用野外普查数据和卫星照片解译相结合的技术,基本掌握其植被现状,并结合实地情况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比较丰富,植被保存较完整,共具有8种植被类型和19种群系,但部分植被正受人类活动威胁,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中国西南地区的亚高山针叶林是该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主体,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对亚高山针叶林进行了界定,简要介绍了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类型,讨论了亚高山针叶林退化演替途径及其恢复与重建等生态学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有关亚高山针叶林的快速恢复等对策与加强相关生态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知识就是力量》2008,(7):F0003-F0003
羚牛有四个亚种(秦岭、四川、高黎贡、不丹),大部分生活在中国,是国内外的稀有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它独特的形态.在牛科动物系统演化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中的是四川亚种.它们分布在四川的岷山山系.邛崃山系、相岭山系.凉山山系等地.甘肃南部也有部分分布。它们主要栖息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亚高山森林、灌丛或草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