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7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从越轨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审判行为瑕疵即指法官在审判中实施的越轨行为,其控制机制不外乎制裁、奖励和内化三种类型。然而,这三者皆有局限性,在实践中须相互补充、共同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对审判行为瑕疵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2.
太极思维模型是对古代中华民族阴阳五行思维的高度总结、浓缩、概括,是太极拳拳理的精髓和根本性思维。太极思维模型是古代先民的一种世界观、宇宙观和人生观,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太极拳以其独特的人体运动方式来演绎太极思维,形成太极拳理论思维模型的核心。本文从太极思维模型、阴阳思维模型、卦爻思维模型、五行思维模型来论述太极思维对太极拳运动形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五行"是中医重要的基本概念,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中都具有实际意义。这一概念的英译方案众多,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五行"的不同译名,探讨该词的深层含义,就如何通过融合词素翻译与音译,并辅以一定的注释,改进这一概念的英译,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侗《劝世歌》和北侗《劝和歌》是侗族民歌中的特产,反映侗族人民的世界观、道德观、法律观、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要求。它的广泛传唱对侗族人民的道德内化和法律内化,促进侗族地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增进侗族人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侗族人民族道德法律"内化控制"民间口头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5.
王静 《咸宁学院学报》2012,(11):236-237
从社会文化视角进行二语习得研究,强调语言学习是建立在社会和文化的环境下,以语言和社会活动为中介,将知识和概念构建于学习者知识体系内。社会文化学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和语言学习的研究中,突出了社会环境对外语学习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组织与员工间的关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珍 《科技资讯》2010,(19):179-179
组织对员工的心理控制有不同的手段,但如何更好的利用心理因素、通过对共同价值观的内化控制,使组织成员自我调整和控制,产生对组织的依赖和认同,从而提高绩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早期中医学有两大重要学派,即五脏学派和经络学派。该文讨论二者与五行学说的关系,结论是:五行学说为五脏学派的理论支柱;经络学派原本与五行学说无关,后来虽然与其发生了联系,但是受五行学说的影响仍然很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括说明了五行学说及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并阐述了五行学说在气功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道德内化和人的主体性相辅相成。人的主体性的确立是道德内化的前提条件,是道德内化的原动力,人的主体性决定道德内化机制的动作效果。而人的主体性又在道德内化中不断提升,主要表现为主体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主体能力的不断扩大,主体道德人格的不断完善。道德内化进一步弘扬了人的主体性,维护了人的尊严和权利,使人们更加自由、平等,更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五行美论在秉承了道、阴阳关论的所有精神的基础上,各具体项循道之展开即能成为其重要特征。以水为例,述及作为五行之一的水的美论的三个层次,它们是遭遇美、德性美和灵性美。遭遇美论相通于道及其阴阳之论,德性美为五行共通之领域,至于第三论——灵性美则是水作为五行之具体项所专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