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嘉时期,大量的流犯遣员被贬至新疆.流人们万里奔走进入新疆全新的生态环境后,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历程,以及基于此而形成了新疆流人特有的心态.乾嘉时期,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的新疆流人群体的心态特质具体表现在四方面:喜山乐水、爱国爱疆、哀怨思乡、惶恐忧惧,最终成就别样诗文.怀着如此复杂的心态,新疆流人在新疆独特的生态环境中,适应并接纳新疆本土的文化,对新疆经济的开发、文化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回归乾嘉"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对乾嘉历史考证学的探讨,亦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相关著述不断涌现,观点多有交锋和歧异。对此问题加以必要总结和评述,有益于乾嘉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开展。  相似文献   
3.
在治学范式由虚趋实的同时,乾嘉考据学者的思想范式也由宋儒的形而上的思辨转化为人伦日用的关怀。他们远天道重人道,通过对典章制度的考证,来把握圣人之义,将抽象的义理实体化。他们重视道德的实践性和可行性,对被遗忘的现实人性给予了关怀。  相似文献   
4.
5.
晚清道成以降的学术多有对乾嘉学术的反动,但乾嘉考据学风很大程度已内化到士人治学之中。考察这一阶段的学术,当见其变与不变。朱一新在义理与致用的焦急下,治学欲一反乾嘉轨则,另辟蹊径,确有独出之处,可又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考据学风的影响。在经学与史学、汉学与宋学之间、孤怀闳识与精审超绝之间,他的史学也呈现着多重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吕思勉在历史考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其逾千万言的著述中,很大一部分是有关古史的考据文章。他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考据成就,跟他的学术求真的宗旨是分不开的,同时跟他广博的知识、清代学风的因袭、个人的嗜好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叙述了清雍正间的文字狱大案——曾静吕留良案的来龙去脉,着重分析了雍正帝和乾隆帝对案件的处理,指出孔孟程朱的思想义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也可以作为反对清朝的理论武器。雍正帝勇于在天下人面前与吕留良辩论,说明清帝对汉族文伯的深入掌握;乾隆帝回避对清政权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则体现出清帝更为成熟、理性的统治策略。文章最后推测曾吕案可能对乾隆帝不喜欢理学、讲学有重大的影响,乾隆帝的这种态度促进了考据学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骈散合一”理论是清代骈、散之争的产物,在乾、嘉文坛中颇具影响。而在众多“骈散合一”论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兆洛。正是他,明确提出了“骈散合一”的理论,并对它作了阐述。本文试图从李兆洛入手,探讨清代骈文派、桐城派、阳湖派的“骈散合一”理论及与李兆洛理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对该理论兴起的原因及影响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详细论述了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洪亮吉在图书编撰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李兆洛看乾嘉时期的"骈散合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骈散合一"理论是清代骈、散之争的产物,在乾、嘉文坛中颇具影响.而在众多"骈散合一"论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兆洛.正是他,明确提出了"骈散合一"的理论,并对它作了阐述.本文试图从李兆洛入手,探讨清代骈文派、桐城派、阳湖派的"骈散合一"理论及与李兆洛理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对该理论兴起的原因及影响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