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末端快速扩增和基因步移技术,克隆并鉴定了乌鳢干扰素刺激基因Viperin和ISG15及其启动子序列.Viperin cDNA全长1474nt,包含1059nt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2个氨基酸.除N末端70个氨基酸外,Viperin蛋白氨基酸序列在鱼类和哺乳类具有高度的保守性.ISG15 cDNA全长758nt,包含468nt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5个氨基酸,含有两个泛素样(UBL)结构域,C末端具有保守的UB偶联结构(LRGG).Viperin和ISG15启动子区存在保守的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ISRE)和γ-干扰素激活序列(GAS).ISRE是干扰素刺激基因启动子区的重要特征,并与干扰素调控因子(IRF)1和IRF2的识别序列(IRF-E)部分重复;GAS参与介导II型干扰素激活基因的诱导转录.Viperin启动子区还包含保守的NF-κB结合位点,这是保守的NF-κB结合位点以一致的序列模式(GGGRNNYYCC)出现在鱼类干扰素刺激基因启动子区的首次报道.此外,Viperin和ISG15启动子尚存在TATA,CAAT,Sp1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乌鳢ISG15基因5′非编码区含有单一的内含子,而Viperin基因5′非编码区未发现内含子.Viperin和ISG15mRNA主要表达在头肾、后肾、脾脏和鳃,肝脏中也有少量表达.体内干扰素诱导剂polyI:C刺激后,Viperin和ISG15基因在肝脏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黑鱼,学名乌鳢,性情凶猛,捕食小鱼、蛙等小动物,本是淡水养殖的敌害,但由于其味美价高、养殖简单、效益显著。故近几年已成为养殖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多种诱食剂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诱食效果,并筛选效果较好的诱食剂。【方法】选取食性分别为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鲫(Carassius auratus)和乌鳢(Channa argus)共3种鱼类,采用迷宫法,将植物性诱食剂陈皮、香草、大蒜素、丁香和甘草,动物性诱食剂蚯蚓粉、鱼溶浆和乌贼粉,以及化学性诱食剂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核苷酸和氨基酸单独或复合地置于迷宫中,记录实验鱼在30 min内进入实验区和对照区的次数,评估各种诱食剂的诱食效果。【结果】1)对草鱼的诱食效果最好的诱食剂是核苷酸-甘草,之后依次为丁香-大蒜素-甘草、核苷酸、核苷酸-蚯蚓粉、乌贼粉、蚯蚓粉、氨基酸和DMPT。2)对鲫的诱食效果最好的诱食剂是香草,之后依次为香草-陈皮-大蒜素、氨基酸-核苷酸-DMPT、香草-氨基酸-蚯蚓粉、氨基酸、香草-氨基酸和香草-蚯蚓粉。3)对乌鳢的诱食效果最好的诱食剂是蚯蚓粉-鱼溶浆-乌贼粉,之后依次为鱼溶浆-蚯蚓粉、蚯蚓粉、鱼溶浆、鱼溶浆-DMPT、DMPT、乌贼粉和大蒜素-DMPT-鱼溶浆。【结论】对草鱼、鲫和乌鳢而言,诱食效果最好的单一诱食剂分别是核苷酸、香草和鱼溶浆而复合诱食剂分别是核苷酸-甘草、香草-陈皮-大蒜素和蚯蚓粉-鱼溶浆-乌贼粉。
  相似文献   
4.
陈万青 《大自然》2009,(5):24-25
乌鳢(Ophiocephalus argots)属于鲈形目鳢科鳢属。其身体细长,前部呈圆筒状.后部侧扁;体长一般为25~40厘米.长者可达70厘米.重约5千克;头扁,吻短宽、圆钝,口大,牙尖;体色青褐,具三纵行黑斑,被细鳞;分布极广。  相似文献   
5.
乌鳢生活在湖泊,河川中,适应性强,为性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亲鱼有守和保护仔鱼的习性,天然产量大,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食用鱼,可专池饲养。  相似文献   
6.
7.
乌鳢鳃表面结构特征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乌鳢鳃适应呼吸功能的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鳃弓、鳃耙和鳃丝的上皮细胞表面都密布有隆嵴和环形刻纹等结构;而鳃小片的上皮细胞表面没有隆嵴和刻纹等结构,只有稀疏的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小孔。这些结构特点是与其呼吸功能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乌鳢线粒体D-Loop区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白洋淀野生鸟鳢(Channa argu)群体和养殖乌鳢群体62个样本.运用PCR技术对该62个样本的线粒体D-Loop区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得到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线粒体D-Loop区片段中,T,C,A和G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8.14%,22.36%,34.38%和15.12%,A+T的含量(62.52%)高于G+C含量(37.48%),具有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向性.共检测到112个变异位点,占全部序列的12.3%,检测到单倍型9种,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83,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54 09,2个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12,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943 44,基因流(Nm)为0.014 99.基于线粒体D-Loop区序列的研究表明:野生乌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同时2群体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缩短乌鳢短肽-锌(Channa argus short peptide-zinc,CASP-Zn)的螯合时间,提高其稳定性,采用超声波技术处理CASP-Zn,研究不同时间(0、5、10、15、30、45、60、75、90、120min)和不同功率(0、120、240、360、480W)超声波处理对CASP-Zn的螯合率、光谱结构、微观结构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对CASP-Zn的螯合率影响显著,其中360W超声波处理的CASP-Zn螯合率最高,达到93.0%左右;短时间(15min)内,各超声波处理的CASP-Zn螯合率达到较高值。与其他超声波处理的CASP-Zn相比,360W超声波处理的CASP-Zn紫外最大吸收峰峰值最高,荧光光谱强度最强;扫描电镜图显示,360W超声波处理的CASP-Zn结合最紧密。CASP-Zn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不同超声波处理后的CASP-Zn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H2O2清除率的影响不显著,而360W超声波处理的CASP-Zn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肽-锌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稳定性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技术能促进螯合反应,还能增强肽-锌复合物的稳定性,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黑鱼,学名乌鳢,性情凶猛,捕小鱼、蛙等小动物,本是淡水养殖的敌害,但由于其味美价高、养殖简单、效益显著,故近几年已成为养殖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