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5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6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新崛起的生态批评,从自然的视角为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鉴于《暴风雨》在莎剧中的地位,从它来探讨莎士比亚在该剧中描绘的当时英国社会历史现实、虚构的幻象图景及作者内心展示的生态诗学思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莎士比亚在该剧中完美地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自然人相互矛盾的态度:自然人需要人类文明的教化;人类文明卑劣地腐蚀了自然人.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伴随着理性世界的转变,人们的感性世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所谓的魏晋“深情”。这种以知识分子为情感主体的“深情”,既不同于《诗经》时代原发性的“民情”,也不同于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性情”和道家“有人之形而无人之情”的“天情”,它是知识分子个体生命意识觉醒之后于天地宇宙中寻求心灵安顿和精神自由的情感,即人生和宇宙合而为一的生命超越之情。正是这种魏晋“深情”,把中国诗学引向强调“神与物游”和“情景相生”的抒情道路,并深深地刻上了宇宙情怀。  相似文献   
3.
对语言本质及其实现形式的不同看法构成了当今语言学界的焦点话题之一。主流话语和批评话语在对语言的态度上形成了复杂的关系,澄清其视角之不同是对语言深刻认识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从“水”到“太阳”海子长诗风格转变的原因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子长诗的创作在核心意象上有一个从“水”到“太阳”的转变。背后是诗歌情调和诗歌境界的变化。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导致诗人旧我的灭亡,新我的重生。基于对生命的沉思,海子的长诗风格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他的诗学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现象对中国诗坛的启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初曾如洪水猛兽般地被搁浅在文学大门之外,但悠悠五千年文化不是一朝抽刀断水能够葬送的,于是在40年代,儒学以一种潜在的形式与文学接轨.处于亚主流状态的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典型地反映出儒家文化在40年代这一特殊“夹生“时期的“断“(批判与割裂)与“流“(继承与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会在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总是处于一种自我消解的被动状态.  相似文献   
6.
随着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以及河口村等骨干水库群的联合调度运用,黄河下游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近年来,特殊的水沙条件引起黄河下游三官庙至韦滩河段的河势发生改变,造成了滩地大量坍塌,并且危及到两岸村庄与堤防安全.为了明确三官庙至韦滩河段的主流摆动规律及其驱动机制,采用资料分析与理论研究,阐述了三官庙至韦滩河段的河道与工程概况,分析了该河段水沙过程与河道冲淤变化特征.同时,根据不同时期该河段的河势调整特点及其与水沙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预估了不同流量过程条件下的河势演变趋势.研究表明,从短期来看,长历时大水冲刷形成的河槽较为稳定,加之河道整治工程的不断完善,河势将按照治导线行走的概率增大.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骨干水库群的投入使用与工农业用水量的增长,黄河下游持续小水的可能性将偏大,主流则会在河道内摆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学理论,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并认为没有诗人的审美体验,诗歌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8.
“兴”是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中内涵最复杂、释义最繁乱的范畴,古今学者对此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古代学者主要从发生论、体用论、创作论、艺术效果论、艺术接受论方面进行了研究,今人在对古人研究进行清理的基础上,从发生论、体用论、本质论、存在论、创作论、功能论角度进行探讨,研究角度更宽。本论文对古今学者研究的概况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评述,希望能给研究者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袁枚性灵说推动了清代文学的解放。具体表现为:1.诗人真性情的解放。它是对传统诗学“以礼制情”、“主理抑情”、“以政治功用代替抒情”的反拨。2.创造精神与个性的解放。它一反宋元以来规唐模宋的诗学思想,张扬个性与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美国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变革的历程和特点对于把握我国当代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改革趋势,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中美全纳教育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构建全纳教育体系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变革,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我们在实施全纳教育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接受这些挑战,并为之而奋斗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历史责任,是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