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博饼风俗,在民间发展传承,已经有数百年时间.这是闽台中秋佳节的特色传统活动,但也厦门最为热烈,成为大众民间习俗的重要部分.论文介绍了厦门中秋博饼的历史、游戏规则和发展现状;着重梳理了相关历史文献,探究中秋博饼的起源演进.博饼已经成为厦门中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独特的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2.
怡人 《少儿科技》2015,(4):38-39
<正>璀璨的星空是人类向往的地方。夏夜,你走在静谧的郊外;你在湖边散步,看到湖面的星光;你穿行于山林间,听到虫鸣声……在这些时刻,你是不是总不自觉地仰望星空?"从来没有任何人因为在观测星空上花去了时间而感到后悔过。""即使身处脏水沟和下水道,也要仰望星空。"那么,我们仰望星空,看什么呢?辨认星座是入门功课与头顶的星星从素不相识到成为"故交",这是多么令人惬意的过程——对于天文爱好者而言,辨认星座既有趣又是必不可少的功课。这门课的"教科书"是星图。星图是记录8恒星等天体位置的图,还标示了星星的形态、亮度,被称为"星星的地图"。在天文学上,它  相似文献   
3.
声音     
《科技潮》2008,(10)
"中秋佳节,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对亲情的执着,对故乡的依恋。明月千里寄相思,让我们共赏明月,共盼团圆!""嫦娥一号"卫星从太空传回中秋祝福。"电脑里是种不出庄稼的。"袁隆平带研究生,首先一条就是要和他一起下田。  相似文献   
4.
<正> 臆说有两义:一是偶有体会,不敢自以为是;另一是名作诗词,大都含蕴深广,要读者不断挖掘来加以发挥,也可以说是再创作,根据形象大于思维的原理,乃至作者必有此意,而读者不妨作此想、问题在于这种解释,必须能对原作品的情、景、理三个方面作融会贯通的分析,是以提高原作品的价值。凡是符合这个准则的某些不同说法,我以为不妨两存,从这意义上说,也就仍只能算臆说。  相似文献   
5.
受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的邀请,2013年9月,我来到阿斯塔纳,开始为期一年的讲学生活。  相似文献   
6.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是中国食文化的特色礼盒品,在包装设计上充分体现它的现代气息和充分结合传统文化才会使人们更喜欢。  相似文献   
7.
《太原科技》2011,(10):111-111
2011年9月6日,太原市近百名省城科技顾问进行座谈,共同学习太原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共商一流自主创新基地建设大计。  相似文献   
8.
金秋的杭州满城尽带桂花香,漫步街头,暗香浮动,循香望去,团团簇簇的小花把整株桂树染得金黄,行于桂树丛中,别有一番趣味。  相似文献   
9.
中秋诗: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秋诗是明月的诗 ,是眷恋团圆的诗 ,是人间美好的诗。诗人青睐于中秋 ,大概是因月色的高爽与明净 ,夜空的寥廓与澄澈 ,最能与诗人豪迈的气质、高洁的品性、开阔的胸襟产生共鸣。或者说 ,这些自然物象成了诗人情感最适宜的载体。中秋诗中所蕴涵的意境和所显现的人与自然的交流 ,非但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 ,同时也使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加充实 ,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0.
北宋词人苏轼一生创作了三百多首词,其中对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中秋、元宵的书写独具内涵,其对前人诗词句意的化用独树一帜,对典故和史实的引用自然贴切,显示出东坡精湛的文笔。结合苏轼曲折的人生历程来阐释苏轼词作的具体内容,可从某种程度上窥探词人幽曲深远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