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二元文化价值理论已经发展成为垂直性和平行性的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四维体系。本文梳理了该理论的发展,并以广告研究为例,在新的理论框架下,讨论如何预测多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满意。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性和平行性的细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解释下的已知现象。虽然在起动方法上存在挑战,以等级和地位为动机的文化模式研究在未来势必会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丰富跨文化理论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方法论个体主义的三种诠释及其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方法论个体主义的三种诠释:作为经济学分析模式的方法论个体主义,作为社会科学分析模式与价值辩护相结合的方法论个体主义。这些诠释反映了方法论个体主义既有其稳定的特质,也有其发展变化的方面。文章认为,方法论个体主义的某种合理性一方面体现为其独特的分析线路和解释功能,另一方面也体现为对已有形态和特定局限的超越,体现为它与其他方法论的互动互补关系。这两种似乎相悖的合理性是方法论个体主义的真实境遇。它也说明方法论合理性的范畴本身不是一种绝对物,而是包含一定内在张力的互补性结构。  相似文献   
3.
更新体育文化观念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前提,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体育活动有了浓厚的兴趣,“全民健身”、“终身体育锻炼”的战略才能更好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对于犯罪学的研究方法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犯罪学系统化研究的羁绊,本文试图分析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两种主流的方法论,即个体主义方法论和社会结构主义方法论的优劣,从而找到犯罪学这一独立的学科所应具备的方法论品质,从而打破现今研究的混乱局面。明确犯罪学的研究范畴,树立起正确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方法论个体主义与分析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论个体主义是分析传统与个体主义传统交汇的结果,这一背景特点形成了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基本特征,使它与近代科学的分析传统保持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本文从自由原子论、并行的还原论和意向论、以及多线型的广义分析三个方面论述了这种关系,阐释了这种关系中的方法论个体主义具有特殊的表述空间,是一种包容性较大的研究纲领。文章指出了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这一特点在当代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在权(Jaegwon Kim)在其1988年的论文《自然主义认识论是什么?》中针对蒯因(W.V.O Quine)的批评使得"规范性问题"成为当代知识论中的热点,并延续至今。他认为自然主义者无法用描述性方法刻画作为传统知识论之核心的"规范性"概念,因此背离了知识论研究的宗旨。"规范性问题"成为自然主义者需要处理的难题,并扩展到当代知识论的一般性讨论之中。认知规范确定了人们的认知责任和进行知识断言的标准,而从个体心灵的认知辩护以及社会知识论出发,能够更加全面地刻画和理解认知规范的本性。  相似文献   
7.
在解释美国人和亚洲人心理活动的差异时。心理学家们最常使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一文化框架,以及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独立/互依自我构念。综述了这两个文化框架各自的概念体系及测量方法,探讨了两者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进一步分析丁已有跨文化研究中关于这两个文化框架在解释美国人和亚洲人心理活动之异同时。有效性与实用性正反两方面的证据,指出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文化心理学研究在沿用这两个文化框架时可能做的理论与方法上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传统消费向当代消费的过渡,带来的重大变化是消费价值观的生存论彰显。个体主义消费价值观、经济主义消费价值观和文化主义消费价值观在内的当代消费价值观都忽视了人的生存的关系性、整体性和决定性条件,走向了对人的本真生存的背离。建构生存论的消费价值观,包含着人本意识、规范意识和极限意识三个维度。生存论的消费价值观只是理想消费的一种描述性事项,而更为关键的是应当从制度安排、幸福理念和物欲批判三个路径去推进生存论消费价值观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梁惟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6):46-49,84
个体主义思想在西方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突出强调人的独立、尊严和价值,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整体或社会的利益而忽视个体的利益。在近现代,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入侵及中国社会的变化,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发生了三次剧烈冲突的同时也产生了融合。总的趋势是个体价值的分量会越来越重,但中国的主导价值观不会变为个人主义,也会有别于传统的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0.
R.Keith Sawyer提出非还原个体主义并利用Fodor的多重实现和狂野析取论证为不可还原性和下向因果关系辩护,但遇到了论证困难。Fodor的论证无法排除社会性质到个体性质的部分可还原或局部可还原的可能性,而且其论证本身主要是论证了特殊科学的自主性,并不足以证明下向因果关系。导致非还原个体主义论证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对依随关系解释模型的过分依赖。第二,心物关系与社会——个体关系未必是平衡的,把非还原物理主义完全移植到社会领域作的论证尚缺解释力。第三,缺乏对社会性质的下向因果的解释模型。因此,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放弃依随关系的静态模型而采用动力学模型;修正认识论上的强突现观点;对社会性质的下向因果论证必须分清三个层次和三种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