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3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43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成为一名笔译,不仅要精通德国文化,还要精通本国文化。否则将给翻译带来巨大的困难。在从事翻译工作时,应尽量避免因文化习俗差异产生的禁忌,真正实现跨文化翻译,成为语言文化的使者。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原文的具体语境,慎重考虑文化习俗、惯例、禁忌,根据语用功能选择最佳的句式来表达原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家族的概念及其特征、穆斯林家族社会组织的特点、穆斯林家族社会的信仰、穆斯林的习俗对家族的制度和维护,并就中国家族文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的桥梁--文化空缺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空缺词是由于不同民族对文化理解的差异而反映在语言上的一种符号或语义空缺现象。它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与使用该语言人民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密切相关;文化空缺词又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最有效的途径,它留给不同语言民族的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扇窗口。人们通过对其内涵的发掘、研究和阐述,可以增进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从而使跨文化言语交际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吃素人”指的是那些在新中国建立前由于种种原因在年轻时不愿出嫁或难以出嫁,而后终身不嫁并食素茹菜、念经拜神的女性。“吃素人”承袭着不同于其他人群的某些信仰和生活习俗。她们信奉观音、韦驼等佛教之神及土地神、捧表仙官等道教之神,但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形式。她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道教徒或佛教徒。从吃素人的信仰习俗来看,体现了民间流传的佛、道两教的合流与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中英文化在性格、民族风情、非语言交际几个方面的差异对交际造成了影响,进而导致了交际障碍的存在。只有在了解两民族不同的文化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对外来文化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真正了解和理解,进而为交际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6.
黄娟 《科技信息》2006,(2):98-99
运城盐池是全国最早的池盐产地,而且产量十分丰富,从古到今,一直造福于人类。本文着重从民俗学的角度,通过实地考察、实物分析、古籍考证相接合的方法,对运城盐池的生产习俗、管理制度及相关的崇拜仪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旨在对保留古老民俗,发扬优秀民风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元江县白族的丧葬习俗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方式,受其它民族的化观念与习俗的影响,显示了作为多民族地区的元江白族丧葬习俗的特异性和包融性。  相似文献   
8.
滇东南苗族的姓名是苗族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反映,对了解苗族文化的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滇东南苗族的姓名有苗氏姓名、汉氏姓名两种存在形式,前者是苗族姓名的原型,有较独特的取名习俗和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后者是苗族姓名制度对汉族文化的适应,反映了苗族姓名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哲学中,刘易斯和毕凯瑞以博弈论为脚手架,试图把规范(例如习俗、社会规范)自然化为个体的某种相互期望系统。可是,无论刘易斯还是毕凯瑞,他们对社会规范的定义到头来还是回到了工具主义,对规范性的言说没有超出关于成本-收益的工具主义效用计算的规范性,也没能对休谟问题的解决作出有效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少儿科技》2014,(4):7-7
##正##"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这首竹枝词是清朝学者郭麟写的,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在春天放风筝、打秋千的情景。寒食,寒食节,也称冷节、百五节,古代习俗是在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一些地方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古人过寒食节,起初禁烟火、只吃冷食,后来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放风筝、打秋千等风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