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阳历史源远流长,洛阳文化灿烂辉煌。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洛阳史就是一部中国史的缩影,河洛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河洛文化内容繁多,归纳出"洛阳历史与文化的十大要点(或十大亮点)":天下之中;文明原点;文化根脉;民族圣地;多姓源头;千年帝都;丝路起点;运河中心;客闽祖地;牡丹花城。  相似文献   
2.
公元7世纪,萨珊波斯被阿拉伯人终结。而丝绸之路却成了波斯皇族的逃亡之路,其终点正是大唐帝国的长安城。这末代王族宿命般的悲情故事与复国梦想,在伊朗与中国的典籍中若隐若现。波斯札记丝绸之路的开通打通了亚欧大陆的经济大动脉,也成就了波斯帝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长期雄踞亚洲西  相似文献   
3.
渤海国作为海东盛国,在将近200年时间里,一直是繁荣兴盛的,这种繁荣和兴盛几乎一直伴随着唐朝的始终。但在10世纪初却突然之间灭亡了。传统的观点认为,渤海的灭亡是由于国内统治阶层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导致国力衰弱,以致抵挡不了  相似文献   
4.
林硕 《世界知识》2023,(11):64-65
我国与中亚各国的交互往来渊远流长,贯穿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的始终,跨越了近两千年的悠长岁月。初识中亚与开辟丝路两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西行前往中亚联络大月氏(“贵霜帝国”),以求东西夹击匈奴。尽管这一战略构想最终未能实现,却在客观上加深了我国与中亚各地的相互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帷幕由此揭开。  相似文献   
5.
2010年9月下旬.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7集专题片《洋海古墓》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考古爱好者都觉得看得很过瘾。但看到第七集后.心里就有些不太舒服。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时期的北燕国是鲜卑人慕容垂创建的,而该国的倒数第二位皇帝是个鲜卑化的汉人冯跋。他在一系列的政变中最终取得了政权.并通过各种手段将草原丝路延伸到了北燕.并且向东开辟了东北亚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7.
在论及洋海古墓的时候,王睦教授提到斯基泰文化"创造"的青铜文化导致了"草原丝路"的开发,这条丝路的东端开始于"小黑石沟文化"。小黑石沟文化似乎人们不太熟悉,在网上检索没有查到,一百多条信息,全是出售小黑石沟发掘报告的。所以,需要简单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8.
来信     
《世界博览》2013,(21):2-2
@琉璃仙:很喜欢丝绸之路这个主题。一直很想从西安出发,重走丝路,尤其想去南疆,去库车感怀古龟兹,那里有我崇拜的罗什。可惜没钱也没时间,只能YY下…本期有篇《家教很重要大象也知道》很有趣,大象果真是崇尚暴力的动物啊汗,看它那无与伦比的庞大!还有美泉宫那篇,我也很喜欢,现在的世界博览关于这类的  相似文献   
9.
经过海上丝路有大量汉文科学典籍传入日本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天文历法知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文中通过史料调查和实证考察,探索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天文知识传日背景;研究隋唐时期,随着海上丝路的发展,日本留学生(僧)把中国天文知识传至日本的详情,尤其考察了唐历《宣明历》在日本使用八百多年之久的缘由;继而分析了宋元明时期,中国传统天文历法持续传日,并对其传统学术建构产生的深远影响。结论认为研究中日传统天文历法的关联性,不仅有助于认识海上丝路文明对日本传统科技的影响,对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晓刚 《青年科学》2011,(3):52-52
在新疆旅行时,同屋的是位年约五六十岁的日本妇人。她自我介绍叫洋子,一个人自助旅行走丝路,从她黝黑的肤色看来,应是走了好一段时间。果然,她说,她已搭乘班车和卡车,行南闯北了三个多月。 让人吃惊的还在后头,她说:“为了能独自走这趟丝路,我先去沈阳读了一年汉语,再从沈阳坐火车到北京、从北京坐火车来新疆乌鲁木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