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就世界文化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及联合大学与传媒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积极目标等诸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多层次的论证强调指出人们始终持有相异或相冲突的宗教、哲学以及意识形态,尚没有一种普世真理足以使世间所有人心悦诚服.即便是广泛接受和运用中的科学知识,其发展亦受阻于人类本身的局限而不可确定.尽管科学在前沿问题研究上竞争激烈,也仍然无法回答和消除所有的问题和差异.因此,从全球或泛人类立场观之,人类现有的知识与理解能力具有不确定和不完整的特点,而这样的特点浸透在所有的具体文化信仰之中.认识到共同局限性的人们--尤其是政界的领导人--亟需摒弃极端的文化分离思想,以更宽容理解的心态思考和行动,这样才能避免不同民族及不同国家间的不断冲突和互相伤害.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7,(4):72-76
"物自体"概念是康德批判哲学的基石,物自体的预设使康德哲学产生了矛盾。要想厘清康德哲学的发展脉络,就必须弄清楚康德物自体的含义。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中,表现为物自体的不可知论。康德的批判哲学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洛克哲学体系中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科技信息》2010,(4):80-81
作为近代英国经验论的集大成者,洛克创立的庞大复杂的哲学体系充满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矛盾:他承认各类实体的客观存在,肯定我们能够认识事物的名义本质,断言我们有关于物质事物、心灵和上帝存在的三类知识。但是,人们无法认识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不能认识事物的实在本质和内在组织,不可能取得关于实体的确定普遍性知识和真理,从而否认人类有认识事物本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虚无主义人生现""相对主义""不可知论",是现代人对庄子思想的误解和歪曲。庄子思想是对世界智慧地把握。他极力化解人们对利益纷争的执著,提出"道枢"论,不经由世人所谓的"是非"途径而以直接从"道"的高度明察万物本身。庄子向往的物我各有所得、自由和谐以至"至乐"的境界,代表了一种积极的光明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5.
论庄子的相对主义真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就人们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上,突出表现为相对主义,本文对庄子的相对主义真理论和真理标准论进行了剖析;通过与西方有关哲学思想的比较,更明晰地论述了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归宿。同时,文中也肯定了庄子这一思想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可知论"一词由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为了回应形而上学学会中的争论,他创造了这一术语以表明自己的哲学立场.赫胥黎的不可知论是对康德批判哲学的继承和挪用,是一种以知识的局限性为核心的认识论.这也是它不同于斯宾塞的综合哲学、孔德的实证主义、19世纪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等的主要原因,赫胥黎由此将自己和这些哲学思想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尽管它有多种历史形态,但在一些基本论立足点上是相通的,如个人主义、人性论基础、不可知论、反历史决定论、价值多元论等。本文试图对自由主义这些共同的理论立足点进行剖析,从而达到对自由主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休谟与康德作为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哲学家,他们提出的不可知论在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历史中,曾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他们提出的不可知论之所以这么有影响,不只是由于他们建立的完整的理论系统在他们所处时代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他们建立的理论对他们身后西方哲学的发展具有持久和深远的影响.但两者建立的不可知论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及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水平又有差异,可以说是继承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人的感觉器官形成了特定的构造。这种特定的构造既确保了人的认识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认识能力,但这种限制并不构成人的认识能力的最终的绝时界限。由于主体内信息的存在、客体外信息的转化、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人造感官以及认识继承性,人类已在许多方面弥补了感官的不完备,从而大大增强了自身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物自体”学说是康德哲学智慧的中心所在,它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认识论转向的新篇章。对“物自体”概念的把握,是掌握康德批判哲学从感性论到理性论再到实践论演变过程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人们研究康德哲学的入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