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感伤”概括《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感伤美的不能长终,感伤梦的不能永恒;长恨美好存在的毁灭,长恨破坏美的外在力量,从而抒发作者红颜薄命与历史无情的深沉慨叹。而这样一个主题的确立,更适合于这篇长叙事诗伸缩自如,异彩纷呈,变化灵活的歌行体艺术结构。其感伤的内容和对象的情感化、写意化处理形成了巨大的艺术潜势,召唤后世文人对它进行再吸收、再创造、这便是“召唤结构”。  相似文献   
2.
李白对七言歌行的贡献之一是他七言歌行中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气势。从三个方面探讨李白歌行中气势的形成:首先从诗歌的艺术处理上进行探讨,其次认为李白独特的情感特征和思维方式是内在原因,第三点深入挖掘,认为李白情感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又根源于他内心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唐代著名诗人高适于开元二十六年写的《燕歌行》是盛唐边塞诗中的杰作。自清代以来,学者多认为此诗与潢水之败事件有关,对张守“晚年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及“妄奏克获之功”作了讽刺。其实这是后人的误解。本文试图通过唐代史实,联系高适本人的边塞生活经历,对此诗的意蕴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高适《燕歌行》一诗的主题历来颇有争议。明唐汝询《唐诗歌》和《唐诗鉴赏辞典》通过对高适《燕歌行》诗中的“横行”、“东北”、“岂顾勋”等词句的解释,认为该诗主旨是指责当朝统治者热衷边事,好大喜功。但其立论缺少可说服人的依据,观点也不正确,本文就此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5.
《芳华曲》是当代诗家孔凡章的长篇歌行代表作.论者尝试从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角度对其作积极评价,肯定其确为当代传统诗作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6.
司马相如《长门赋》、班婕妤《怨歌行》《自悼赋》以及左贵嫔《离思赋》四篇汉晋宫怨诗赋,向人们昭示了古代宫廷女性,尤其是宫妃几难避免的生命悲剧。四篇诗赋在古代宫怨文学的建构中提供了经典的范式,形成望幸、忧宠、自悼、思亲四个情感主题,在中国宫怨文学情感与主题史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奠基作用和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海内外校友:110年栉风沐雨,砥砺歌行;壬辰甲子轮回,盛世相约。2012年10月20口,南京林业大学将迎来办学110周年暨独立建校60周年校庆。感谢您多年来对母校的关心和支  相似文献   
8.
9.
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明末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初任西安府推官,累迁右佥都御史、漕运总督、凤阳巡抚等。崇祯十六年(1643)拜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与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弘光帝),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旋改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清多铎致书诱降,拒不相从,  相似文献   
10.
唐诗选述旨     
八代之诗,不知其文, 由作者以诗为文之余事,未有致全力或殚身以赴之者,故诗必至唐而始称盛也。其七言之制,尤为博大精深,驰聘变化,实开汉以来未有之局,二百八十七年之间,作者至二千三百家,有集者得之一,元杨士弘选唐音一集,乃以初盛中晚四唐别其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