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研究了镰游仆虫E.harpa的形态结构及其在无性分裂时期的形态发生。对无性分裂期间各种纤毛器原基的起源和发育作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着重注意了各种纤毛器原基的相互关系和发生的顺序性。同时,对基体在皮层上的“移动”及基体与“基体托架”的关系也作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揭示湿地松人工林针叶功能性状间的关系,探讨针叶功能性状对磷添加的响应及对环境养分的适应策略。方法 以1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磷元素梯度(P1为25 kg/hm2, P2为50 kg/hm2, P3为100 kg/hm2)和不施磷为对照(CK)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叶长、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9个形态指标与针叶全氮、全磷和有机碳等养分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叶形态指标与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①各处理下湿地松针叶各功能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62%~19.77%,其中叶鞘长和比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大,均高于19%,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仅为6.61%。②与CK相比,随着施磷浓度的增加,除针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外(P<0.05),针叶叶面积、比叶面积及养分含量等指标均上升。③湿地松针叶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与全钾和全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达0.597以上,而针叶干物质含量与全磷、全钾和有机碳含量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0.639和-0.530。结论①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均属较弱变异,在特定环境中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具有较强的内稳性;②磷添加可以影响湿地松针叶的形态特征和养分储量,高浓度磷添加(P3)的效果最明显。③湿地松针叶形态建成与其养分含量相关,养分含量高促进针叶生长代谢、叶面积增加,同时加快干物质含量向其他器官转运,使针叶干物质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不同培养条件对朱顶红形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试验探讨了促进朱顶红快速成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光质与激素组合对吊竹梅茎段离体培养形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不同种类但浓度比相同的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上进行吊竹梅茎段的离体培养,用相近辐照度但不同光质的光进行光照及黑暗处理,光质与激素组合对试管苗的形态发生状况及生物重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小白鼠眼的形态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小白发产胚胎第8d形成视泡开始到发育为成体的眼为止,详细观察和描述了其眼的形态发育变化,实验以视网膜、晶体和角膜的发育为主。结果表明:视网膜的发育从胚胎第8d视泡出现开始,在胚胎第9.5d分化为2层,第11.5d分化为4层,刚出生时分化为6层,成年已分化完全,具完整的10层结构;晶体的形态发生经历了晶体板(第9.5d)、晶体凹(第10d)、晶体囊(第10.5d)、初级晶体纤维(第11.5d)及次  相似文献   
8.
对冠突尾柱虫进行显微手术,得到含融合大核的后断片,进而观察它们的表膜小器官的形态发生。其整个形态发生过程基本上是尾柱虫形态发生的延续。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大核DNA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这种有高度组织化的,有顺序的形态发生没有改变,依然按照它们正常模式发育,不受大核DNA含量变化影响。实验结果说明了细胞表面模式是不易受到细胞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石刁柏愈伤组织类型与形态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刁柏愈伤组织形成和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细胞启动期,细胞分裂期,细胞分化期,形态发生期和衰退老化期,根据愈伤组织中分生细胞的分布状况可将愈伤组织分为6种类型,每类愈伤组织均有不同的形态发生能力,第2类愈伤组织芽分化频率较高,第4类愈伤组织根分化频率较高,第6类愈伤组织胚状体分化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Summary Two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of Gentianaceae were established in tissue culture and transferred to a regeneration medium containing 2,4-D. Even though the age of cultures and all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ere identical, only one of them expressed a clear morphogenic potential, and the differences are expressive in the isozyme banding patterns observed for creatine phosphokinase, lactate dehydrogenase and indole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No differences in alkaline phosphatase isozymes were detected.This work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o. DCB 8 611 889) USA with a grant to the senior auth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