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PARP酶抑制剂苯甲酰胺(BA)处理经c-Ha-T24-ras活化癌基因转染的NIH3T3细胞得到转化细胞系,结果表明:经苯甲酸胺处理的细胞系,其细胞凝集、血清依赖性、形态特征等均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正常细胞的特征.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已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的外源T24~ras基因发生了丢失.  相似文献   
2.
以多巴胺D2 受体配体Cl ABZM为前体 ,合成了末端带有巯基的单齿化合物 ,光谱数据与结构相符 .用配体交换法与 3 硫杂 1,5 戊二硫醇共同配位合成了“3+ 1”型混配螯合物 ,对影响标记率的诸多因素如 pH值、温度、配体用量及反应时间等进行了优化 ,得到最佳标记条件 ,标记率大于 85%  相似文献   
3.
Summary A new N-pyridinyl benzamide was found to potentiate strongly the effects of apomorphine on the motility of reserpinized mice and on circling behavior. Since dopaminergic agonist activity could not account for this potentiation, involvement of-adrenergic agonist activity provided the only consistent explanation.Acknowledgments. We wish to thank Mr A. Decoodt for his excellent technical assistance and the Laboratoire de Chimie Therapeutique (Prof. Le Baut), Université de Nantes, for providing samples of N-PCB.  相似文献   
4.
PARP酶 (聚ADP核糖基聚合酶Poly ADP ribosepolymerase ,PARP)对于DNA损伤修复具有重要功能 ,正常细胞及其癌变细胞的该酶对抑制剂的敏感程度可能会有差异 .为此 ,通过姐妹染色体交换频率 ,带报告基因的质粒转化频率 ,以及彗星测定等方法 ,对DNA的损伤修复进行初步的检测 .实验结果表明 ,正常细胞和癌变细胞PARP酶在抑制剂作用下酶活性都会降低 ,但是癌变细胞的PARP酶对抑制剂更为敏感 .  相似文献   
5.
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THF/PM3方法,RB3LYP/6-31G方法和RHF/6-31G方法分别对测定苯胺系的关联结构,测定间甲苯胺的关联结构和测定对氨基苯甲酸的关联结构进行构形伏化和振动分析,证明其结构的稳定性,并用RHF/PM3-CIS方法分别计算了它们的荧光光谱,所得结果与实给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聚ADP核糖基聚合酶(PARP)抑制剂苯甲酰胺(BA)在DNA损伤所造成的肺癌细胞(PG)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分别用MNNG(N-甲基-N-亚硝基氮亚硝基胍)和BA,以及同时用MNNG和BA处理PG细胞,然后用非放射性细胞增殖测定试剂盒和流式细胞仪测定PG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MNNG的作用下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凋亡显著,Bcl-2蛋白低表达,单独用BA处理PG细胞时,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凋亡数及Bcl-2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似,用BA和MNNG共同处理PG细胞时,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凋亡数及Bcl-2的表达,与对照细胞和BA单独处理的细胞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这说明PARP对诱导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可被PARP抑制剂BA所抑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苯甲醛和2-氨基吡啶在Cu(I)催化下反应生成N-(吡啶-2-基)苯甲酰胺的微观机理. 在PW91/DNP基组水平上优化了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及产物的几何构型, 通过振动分析确认了过渡态的结构. 报道了四条可能的反应路径. 结果表明: 两种Cu(I)催化剂中, CuI的催化效果优于Cu2O. 通过四条路径速控步骤活化能比较得出路径Re→IMA1→TSA1→IMA2→TSA2→IMA3→TSA3→IMA4→IM6→TS4→P具有相对较低的活化能, 是反应的主要通道, 其速控步骤IM6→TS4→P的活化能是260.12 kJ/mol, 反应热为93.01 kJ/mol. 理论预测的主要产物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8.
以对氯苄氯、5-溴水杨醛为原料,通过消去、还原及溴化合成了4-溴-2-溴甲基-1-((4-溴苄基)氧)苯(Ⅲ),以哌啶-4-酮合成了N-烯丙基-N-(4-哌啶基)-3-氯苯甲酰胺(Ⅳ),通过Ⅲ、Ⅳ合成了一种有望用作CCR5拮抗剂的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N-烯丙基-N-(4-(5-溴-2-(对氯苄基氧基)苄基)哌啶基)-3-氯苯甲酰胺,对该产物进行了1 HNMR、13 CNMR及MS表征.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GGA/Nr91/DND基组与水平上研究了2-碘代硒苯与苯甲酰胺在CuI催化下的微观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通过频率振动分析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计算结果表明此反应无CuI催化的活化能要比CuI催化高76kJ·mol^-1.说明CuI催化剂可,以较大的降低反应能垒,有利于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