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explores themethod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AmericanPragmatism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It alsocriticises some rival perspectives onmethodology of social research, in particularfalsificationist, realist and someanti-naturalist views. It is argued thatAmerican Pragmatism shows striking affinitieswith the genealogical method of history and thereflexive turn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It isalso argued that Pragmatism forces us to thinkdifferentl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哲学史上 ,语言问题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 ,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传统哲学把语言理解为一种形式和符号系统的工具 ,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工具 ,而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经验的形式 ,即存在方式 ,离开了语言 ,人的理解活动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语言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传统主义是一种理解和解释传统经典的方法。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域中孔子的传统主义解析之所以可能,是由于:二者都主张经过创造性理解和解释经典,从传统内部寻找思想史演进和现代性形成的文化基础。这种解析可在"理解"和"解释"两个理论层面加以完成。其意义在于:梳理传统的现代性转换的内在逻辑,即澄清孔子仁学普遍理性化的现代方式。  相似文献   
4.
伽达默尔认为,"传统"在理解活动中是理解得以可能的必要条件之一。他从传统与理性、传统与前见、传统与语言三个层面恢复了"传统"的尊严,也丰富了人们对"传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哲学史上,语言问题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传统哲学把语言理解为一种形式和符号系统的工具,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工具,而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经验的形式,即存在方式,离开了语言,人的理解活动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中、西诠释学理论在其各自的发展历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不论是董仲舒的“诗无达诂”说,还是王夫之的“诗无达志”说,都与西方以加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艺诠释学理论有惊人的一致,唯一不同的是西方现代艺诠释学更多地显出形而上的哲学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缺乏真正反映人类思想的哲学理性,造成了现代人对高科技的盲目崇拜,分析了由此导致科技理性渗透直至支配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造成人的全面自我异化的现实。通过研究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理念,表明了实践的基础性地位应予以加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伽达默尔诠释学认为,在诠释者与被诠释文本的理解之间会产生“视野融合”,在这一观点下使用“诠释熵”理论来分析诗歌诠释中的过度诠释现象,能更有助于我们对哲学诠释学的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述,也能对诗歌过度诠释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理解的语言性及其诠释学因素的客观存在,伽达默尔提出了“不可翻译性”之诠释学原则。从佛经翻译到全球境域中的东西互译所显露出的种种翻译死角也局部支持这一结论。伽达默尔本人对《真理与方法》中文翻译的态度变化,不仅状写了可翻译与不可翻译之两难,而且也是本体诠释学对翻译何以可能的一个隐微的方法论之回答。  相似文献   
10.
道家理论被认为是中国最具美学特质的哲学理论。忘己在其美学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庄子作品中,处处强调为了体道,首先必须忘己,在自由状态下观照真理;天道观物则是以艺术化的道来理解存在之真,既是道境也是存在之澄明。这些正是与诠释学极为相似的关于理解的哲学。以伽达默尔的观点为尺牍来看道家理论,可以发现二者具有互通性与互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