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时期,伴随着理性世界的转变,人们的感性世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所谓的魏晋“深情”。这种以知识分子为情感主体的“深情”,既不同于《诗经》时代原发性的“民情”,也不同于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性情”和道家“有人之形而无人之情”的“天情”,它是知识分子个体生命意识觉醒之后于天地宇宙中寻求心灵安顿和精神自由的情感,即人生和宇宙合而为一的生命超越之情。正是这种魏晋“深情”,把中国诗学引向强调“神与物游”和“情景相生”的抒情道路,并深深地刻上了宇宙情怀。  相似文献   
2.
魏晋皇帝宗庙四时祭祖礼制,既有沿袭东汉相关制度之处,也有因时适宜变革、创新之处。由于受经学领域郑玄、王肃两大学派相互辩难、竞长的影响,曹魏皇帝宗庙禘、祫祭礼制最初依据郑玄学说,而后兼采郑玄、王肃学说定制。为兼顾情、礼,东晋自穆帝以后,逐渐实行每三十个月举行一次祭祀的殷祭制度。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概括为“德”、“识”、“才”、“情”四种类型。在她们身上体现了“自然”和“真”的人生态度,体现了魏晋时代人们所特有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4.
悟性稻米     
早在秦汉时期,稻米就是南中国的主粮.魏晋时期,北方动乱频繁,北人大批南迁,促进了南方水稻技术的发展.唐宋之后,南方稻区已为全国粮食的供应基地.唐代文人韩愈称"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即江南税收占了全国的9/10)."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都是尽人皆知的民谣.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动荡的时代,但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在南北朝宋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该书是中国古代志人笔记的巅峰之作,它按类别将一千多则魏晋轶闻分属于“政事”、“任诞”、“栖逸”、“雅量”、“容止”、“识鉴”、“品藻”等三十六门之下,  相似文献   
6.
魏晋感伤主义的弥漫和文人对死亡的感触与表现,既是汉末哀生之风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从原始神话到两汉时期人们的死亡态度在文学上的反映。魏晋哀挽文学在这种社会思潮和审美趋向的影响下,抒情的私人化色彩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世说新语》的分析,从汉末魏晋时期士人言语、行为来探讨其人生价值观念的变化历程:在言语上,从清议到清谈;在行为上,由高雅脱俗、不滞于物向狂诞不羁,进而再转向平和;在人生价值观念上,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颓废出世。  相似文献   
8.
骈文兴盛于魏晋六朝,不是偶然的文学现象,其时正值中国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骈文充分地展现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故而随着人们对文学认识的日益深化,文坛骈风大开,进入一个骈俪化的时代,在句式的整练、声韵的和谐、辞藻的雕饰诸方面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在品评人物时有很大的重“才”倾向,其“才”的内涵有“治才”、“辩才”、“艺才”之分,其变异的轨迹大致是由社会功利性转向半非功利性,最后过渡到审美意义上。“才”在六朝美学“魏晋风度”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期名士们表现出来的的风度。他有其特有的产生环境,本文从它的阶级基础 和当时社会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出发来分析魏晋风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期更加深刻地了解这种独特文 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