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审美经验是当今美学观念变异的核心问题。随着媒介条件的变化,审美经验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样态。对于这种当下的审美事实,如果仅以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无利害"、"审美静观"、"心理距离"等主体审美态度为经验尺度的话,势必会将当代大量活生生的审美事实遮蔽掉,而如果与此相反站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立场上将一切生活中的经验都与审美经验相混同,也会使美学发生前所未有的断裂。20世纪的美学家们多半都对审美经验予以深刻的关注,了解这个轨迹,对于美学理论的当代建构,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现今学界有一种倾向性认识,即将"美育"局限于审美教育,而所谓的审美,主要是指审美静观,即欣赏美。将美的活动狭义地理解为审美活动,这是西方审美静观主义的流弊。美育不应仅包涵审美教育,教会人们该如何欣赏美;还应包涵创美教育,教会人们该如何创造美。创美,以艺术创造为核心,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美的创造。美育,不应仅是认识论的问题,还应是实践论的问题。创美教育的脆弱现状,或许应该成为将来美育改革的一个标靶。  相似文献   
3.
静观蜡梅开放吐香习性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2004-2005年连续2年对静观的素心蜡梅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蜡梅花期较长,一般为3个月左右,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15d左右;蜡梅花的开放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早上9:00~13:00,温度在10℃左右时,开放速度较快,开放的花朵较多;蜡梅花与其它气质花一样都是在花蕾蓬松后,初开时最香,随着花朵的开放,香精油不断释放,至萎蔫时几乎没有蜡梅花香;完全脱离花枝后蜡梅花蕾不能继续开放吐香,初开和全开花朵能继续挥发香精油吐香,持续吐香5d左右,且初开花朵吐香时间较全开花朵长.  相似文献   
4.
北碚静观腊梅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北碚静观腊梅资源本底,对其区位及规模、药用价值、客源市场、品牌效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静观腊梅在品种珍稀度、资源富集度、综合价值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今后对腊梅资源的利用应注重综合开发,形成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5.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坐标,研究物质的形成、发展和演化离不开这两个基本要素。怎样理解物质的运动,关键在于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地质研究的相关问题,作者提出地质研究的时空动静观,以便人们今后更系统、更深刻地认识地质现象及其本质,尤其是研究区域地质、矿产及其地质历史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2,(10):1-1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山无语巍峨,水无声深重。抛开世俗之眼,打开心灵之窗,静观山水,山水皆在心中。静待中,读出山的魅力,品出水的精髓,山水皆人生,人生皆风景。风景皆是过往,过往就要静观慢品,人生才能体味山之精,水之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在孩提的眼中,那是多么自然的景观。看山不是山,望水不是水。在成年人的眼中,更有一种深奥与微妙,那是多  相似文献   
7.
施俊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3):125-128
以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传统养生学中动静观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对以动养生、以静养生、动静结合养生的特点和对人体形神影响的分析来阐明养生学的动静观的内涵,并说明动静观对体育健身理论建设的充实与启迪作用。指出动静结合是体育健身理论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道"是老子虚设出来的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的理想方式.它表现为"虚静"、"自然"、"无为"等具体形态.老子认为世间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人们也应回到原本的虚静和与世无争的状态中去.虚静与老子的无为、知足等观点有着密切关系,对现代的人们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虚静”是老子和庄子美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艺术创作与鉴赏的过程中,只有淡化主体,虚己忘我,保持物我俱丧的虚静状态,体生命、艺术与自然万物的合和之道,才能使审美活动具有超越性,真正表现为精神活动和超功利活动。老庄虚静观的美学价值在于:其不仅是一种人格理想,且提供了一种对于诗歌、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及其审美活动的审美方法论和艺术观。  相似文献   
10.
从学术谱系上看,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发生,迥异于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并非采补自西方近现代美学,而是出自其对清末以来儒家静坐养心法的不断淬沥:从1891年康有为《长兴学记》中的“慎独”与“主静”,到1897年《湖南时务学堂学约》中对静养法中“纵其心”途径的标举,再到1899年《惟心》篇中由“纵其心”途径而生的“心境论”或“境界说”,进而到1905年《德育鉴》以“主观”或“静观”作为对儒家静坐养心法的发明和“纵其心”途径的方法论提升,梁启超早期的美学思想萌芽不断生发,最终产生了其在20世纪20年代标举的“趣味主义”美学思想的主要内涵。这一谱系关联表明,梁氏高度强调道德与审美之间的连续性,一反康德的区分性传统,从而使其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家中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