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奋剂如果不是体育的敌人,就是体育的难兄难弟.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在即,摆在组委会和世人面前的两大难题人人皆知,即反恐和反兴奋剂.然而,对于后者,似乎比防恐反恐还要困难和复杂.  相似文献   
2.
用数理统计结合比赛录像分析的方法,对雅典奥运会男子篮球赛中国队防守的情况进行分析。从对方的得分、失误、被抢断、被封盖、助攻、以及篮板球等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队在防守的攻击性(抢断、封盖、犯规)和干扰性(对方失误、得分、助攻)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篮板球技术指标差距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雅典城邦和西周王国为代表的希腊与中国早期国家存在着阶级结构、政权组织方式及治国原则、国家职能等本质性差异。二者的差异是由于各自赖以存在的社会结构、经济制度的不同决定的,同时也与各自的前国家形态存在着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
奥运会圣火是光荣、勇敢和威力的象征,从奥运会开幕到闭幕,圣火要昼夜不熄、照耀运动场的上空,以祝愿人类的和平和友谊。为了弘扬奥运精神,加强现代奥运会与古雅典奥运会的联系,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第一次正式采用接力传递火炬的形式。自此,接力传递火炬和点燃圣火成了奥运会开幕的标志。如今,奥运火炬接力也被看成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宣传推广活动之一,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历史、文化、艺术、科技水平方面,都起着独特的作用。由于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具有巨大象征意义和影响力,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国都十分重视奥运会火…  相似文献   
5.
祁媛 《世界博览》2016,(5):44-47
正近些日子,网上关于"推广街区制"的讨论,逐渐发酵出极大争议,这里对美、印、俄、日等国的城市规划进行对比分析,可见无论是开放的街区制还是封闭式的社区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对我们的城市规划都应该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关于"封闭住宅小区原则上不再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的初衷,显然是为了治疗"毛细血管不畅"等"城市病",但"打开"后社区治安管理、居民安全、生活质量等问题,又确实是民众实实在在的关切。美国:小区是否开放,业主投票决定欧美最早时的城市规划思路也是功能分离,如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33年8月制定的关于城市规划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图片     
《世界博览》2011,(6):30-31
1总理也想罢工2月23日,希腊雅典爆发了2011年第一场大罢工,旨在反对政府所采取的紧缩措施。雅典有近3万人参与,并由市中心最初的"和平示威"演变成了小范围警民冲突。警察向示威人群发射了催泪弹和眩晕手榴弹,而示威者则向警察投掷点燃的汽油弹。一名骑警被燃烧弹击中倒地,摩托车和他的颈部以上被点燃,脱下头盔的警察表情痛苦。  相似文献   
7.
在古希腊的文明中,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最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然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经历了发展和繁荣,却终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走向了衰亡。探究雅典民主政治衰亡的原因,并学习和借鉴其中合理的因素,对我国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逸凡 《科技智囊》2012,(8):I0004-I0008
从1896年雅典奥运会至今,现代奥运的历史长河已经流淌了116年。这一百多年里,奥运赛场上演绎了无数的精彩,在与之相关的营销赛场上,也曾经上演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前主权国家国际体系的产生,是由于因信仰的实践而产生了政治实体,为了寻求实现信仰的载体,将信仰以秩序的形式创建为有效的政治制度。换言之,即根据信仰和政治实体的目的,创造一种秩序,构建其存在的事实,将意义赋予在这一实体中,而信仰意义就通过这一实体来实现和体现。然而,因制度与信仰的内在张力,最终演变出了以支配为特征、以权力为导向的制度——帝国体系。这一结论.有助于思考国际体系中的信仰与制度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