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对长江上游生态脆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从城市开发建设角度探讨了城市开发建设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的地位和作用,简要阐明了二者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3.
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南部、长江上游,东西长16.2km,南北宽6.5km,总面积105km^2,中心景区44km^2,区内地势东高西低,海拔260-1000.2m,最高峰为天皇寺,景区地跨江安、长宁二县,东距江安县40km,西到长宁县20km,距宜宾市东南68公里,景区内28岭500余峰,竹林覆盖率达87%以上,绝大部分是楠竹,另外有慈竹、黄竹、苦竹、罗汉竹、人面竹等20余种,它们碧波万倾,似绿色的海洋,故称为“蜀南竹海”。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不同降水数据在长江上游的适用性,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定量评估了卫星反演降水数据(IMERG-Final、GSMaP-Gauge)及再分析降水数据(ERA5-Land)在长江上游的应用精度,并分析了各降水数据在不同等级降水的误差结构。结果表明:3套降水数据均能准确捕捉流域降水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与观测降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且2015—2019年表现平稳,有可长期应用的潜力;各降水数据时间分辨率越高,误差相对越大,在流域地形变化剧烈的中部误差更大;对弱降水易错报高估,对强降水的低估随降水强度上升而加剧;两套卫星反演降水数据总体误差较小,适用性良好,IMERG-Final有更好的误差控制能力,GSMaP-Gauge对降水发生的识别更为准确;ERA5-Land明显高估流域降水,尤其在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4-25
由于长江上游紫色土区上覆薄层土壤,下伏隔水基岩的岩土二元结构特点,壤中流在紫色土区普遍存在且在总径流量中占有相当的份额。针对以往紫色土区坡面径流调控措施大多仅针对地表径流采取截、蓄、排等技术措施,而忽视对壤中流调控这一问题,本课题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基于细沟侵蚀临界坡长等理论,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面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谁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有先机,谁就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获胜.在此背景下,准确把握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长江上游经济带特征的分析,从全国生产力布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三个方面对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面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谁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有先机,谁就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获胜.在此背景下,准确把握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长江上游经济带特征的分析,从全国生产力布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三个方面对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9.
在分析水土流失对洪水、河道影响与洪灾形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与实地考察,阐述了四川省域水土保持在长江上游生态建设中的地位。指出了长江上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并就治理对策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之一。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地区,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探讨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