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皇帝宗庙四时祭祖礼制,既有沿袭东汉相关制度之处,也有因时适宜变革、创新之处。由于受经学领域郑玄、王肃两大学派相互辩难、竞长的影响,曹魏皇帝宗庙禘、祫祭礼制最初依据郑玄学说,而后兼采郑玄、王肃学说定制。为兼顾情、礼,东晋自穆帝以后,逐渐实行每三十个月举行一次祭祀的殷祭制度。  相似文献   
2.
人生活在文化之中。因此,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分析其中蕴涵的丰富的酒神文化精神。目的是:一则通过对这种文化精神的渊源及历史形态的梳理。证明中国文化是“非酒神型的”这种观点的偏颇;二则试将酒神精神超脱、沉思、直觉、主观亢进等四大特征置入中国酒神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历史形态中进行分析,反思当代审美精神发展与古典审美精神发展的内在关系:三则剖析魏晋士风哲学基础、行为方式、理想人格中所包孕的真、善、美,所潜藏的丰富的想象力、巧妙的构想力、大胆的创造力,评古论今,阐释真正的艺术创作及审美与它们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3.
黄平 《科技信息》2013,(16):217-218
祭月仪式是壮族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月神崇拜的体现。当下的祭月仪式已脱离原生越巫所具有的原生宗教样式,其所承载壮族人情感体验的涵义被道家文化冲击而被遮蔽。祭月仪式上师公所用的《解单丁独甲书科》充满了道家文化元素,但其内容表达了生命健康成长的祈求,这与月神崇拜所体现的人丁繁衍的情感诉求相契合。解读《解单丁独甲书科》可以给探讨壮族月神崇拜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郑燕华 《科技信息》2013,(2):247-248
奈拉.拉森将“越界”作为其小说《穿越种族线》的主题,深刻的揭露了白人种族隔离制度对美国黑人的限制与压迫。克莱尔越界生活的悲惨境遇恰好与尼采悲剧理论中对日神、酒神精神的阐释相吻合——最初自我肯定以追寻“白人梦”,最终自我否定复归黑人本土。  相似文献   
5.
冯英 《科技信息》2009,(27):156-156
托尼·莫里森善于运用圣经故事和希腊神话原型作为作品叙事的催化剂。她的小说《秀拉》描写了种族和性别歧视下黑人女性秀拉成长的经历。而黑人男性夏德拉克则是秀拉的精神伴侣。本文拟从神话原型视角论证夏德拉克是希腊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原型置换。  相似文献   
6.
祭部的分合问题学术界历来众说纷法,作者依据上古方言的地域分布情况考察祭部字在上古与入声韵月部有密切关系,在韵文中有通押合用情况,还有与上古物部中古进入去声韵的字合用之例,从形声字的谐声系统看,两者之间也有谐声关系.从而论证了王力先生“长入归去”说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尼采酒神精神产生的渊源,分析了酒神精神的深刻内涵,提出了尼采哲学的重要命题-重估一切价值,超人强力意志。  相似文献   
8.
从山水与人文的视角,对文山壮族稻作文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梳理。认为文山独特的山水是孕育稻作文化的天然土壤和温床,这里的“那文化”是作为稻作文明历史遗迹的语言体现;具体分析了文山壮族稻作文化的几种表现形态:花街节、铜鼓、三种原始的祭祀方式、独特的干栏式建筑以及婚丧、禁忌、礼俗,解读了其背后所蕴涵的稻作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9.
10.
尼采审美主义源于对叔本华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独特体悟,其特点在于,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中寻求生命救赎之途,尼采认为,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剧的现实面前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了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其唯心一质及空幻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