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初郭守敬仿唐僧一行举行大规模"四海测验",其早期工作给出6个地点的北极出地高度、夏至晷影长度和昼夜漏刻,实际上是一份地理纬度间隔10度的晷漏数据插值表.6个地点分布在南北两条基线上,一条以地中"岳台"为基点指向"南海",另一条以蒙古旧都"和林"为基点指向"北海".前后期所有27个测影所大致分布在几条著名子午线和五度间隔纬线上.结合"岳台子午线"的经向位置和"北极出地一十五度"的纬向位置,可以锁定南海观测点在东经115°,北纬15°附近,再依据南海岛礁的出露情况可以唯一确定郭守敬的"南海测验"地点就在黄岩岛.  相似文献   
2.
元代太史令郭守敬撰有《授时历转神注式》一书,流传过程中析分为《转神选择》、《上中下三历注式》二种,至明末已淹没不传。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藏有一册《转神法式》,此书当是《转神选择》的朝鲜刻本。又通过对序文、各册内容和体例的比较,判定今存明抄本《大统万年历》是明人改换《授时历转神注式》书名、内容而成的,保存了原书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授时历转神注式》是元代官方颁定的注历书,结合出土的授时具注历残片,可以进一步确认该书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关于简仪的地盘和圆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论证了元郭敬简仪,其下有“地盘”标24个方位,外有圆室,并讨论了圆室的两种可能形式和圆室对观测是否有妨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剑峰 《科技潮》2009,(4):58-59
登上什刹海西海北岸的一座小山,记者来到了郭守敬纪念馆(简称纪念馆)。比起终日喧闹的后海,纪念馆显得有些冷清。小山下,郭守敬雕像在水面上默然而立,手持书卷,目光凝望着他在世时繁极一时的银锭桥方向,衣袂飘飘,好一派的学者风度。纪念馆占地不大,但是很精致、很典雅.山与水结合的很和谐。  相似文献   
5.
卞毓麟 《自然杂志》2016,38(4):297-306
中国历史上元帝国全盛时期的疆域超越了汉唐,杰出的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郭守敬就生活在那个时代。本文简介、评述了郭守敬取得的巨大科技成就及其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科学大观园》2009,(19):72-73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十五六岁时就表现出了对科学研究的潜质。那时.他得到一幅“莲花漏图”(莲花漏是一种计时器,由北宋科学家燕肃在古代漏壶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图上画的器具由好几部分结成。上面有几个漏水的水壶,壶内水面高度要保持不变,往下漏水的速度保持均匀。这样,漏水量就能显示出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8.
江西创业:月是故乡明“科技”,是让我们这个时代“加速度”前进的第一推动力;“创业”,是被我们这个时代加冕的名词。在中华民族灿若星河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人才荟萃。一部青史册不啻一部英才史。从神农氏到大禹,从张仲景到沈括,从郭守敬到冯如,从李四光到陈景润……,这些科技史上的英才至今仍让人铭记于心,永志不忘。“创业”,这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字眼,多少人为它“消得人憔悴”。盖茨、戴尔、埃里森、李嘉诚、陈天桥等巨富传奇般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在圭表方面的重大改革及其对天文历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北京古观象台(元大都天文台)建台730周年,又值我国最先进的望远镜LAMOST建成,国家天文台决定以"郭守敬"冠名LAMOST,并将举行冠名仪式.为纪念和庆祝这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天文学事件, 2009年11月7-8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天文仪器与天文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