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
考察片假名缩略语范畴,搜集片假名缩略语,探讨外来缩缩略语和混合词缩略语的语形结构,将外来缩略语从缩略形式上分为省略式和抽取式;由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语、罗马字进行造词的混合词缩略语分类概括为6种,进而分析片假名缩略语的语义获取与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2.
谈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 《科技资讯》2005,(23):137-137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小学阶段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本文先阐明形成性评价的含义,接着介绍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应用的三种主要形式,最后介绍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认知科学大背景下智能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认知科学领域核心技术之一的“自然语言处理”发展历程的分析,厘清了当前自然语言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认为,从整体到局部的思想转变,将是下一阶段自然语言处理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动态语义分析要求引入语用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在经过语形和语义阶段之后,向语用阶段转化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汉英使役语义语形表现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役”作为一个语义范畴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对于“使役”这种语义要素 ,汉英两种语言在寻找语言形式生成语句时 ,映射到句法上 ,有各种具体的表现 ,实现为不同的“使役”形式。这些形式以不同的形式标记来表现 ,而这些形式标记 ,在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言形式到语义的语言识别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认知价值。从汉英两种语言对比的横向角度考察“使役”语义处于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层次的语法形式 ,比较这同一种语义要素在汉英两种语言生成语句过程的表现上的异同 ,并分析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可以建立这两种语言中处于不同层次的语言形式在语义深层上的内在联系。这种深层语义上的内在联系在语言输入或曰语言识别特别是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人工或机械翻译活动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尽管随着二十世纪中叶“解释学转向”与“修辞学转向”的到来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渗透,语义学与语用学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核心,但是语形学作为其载体也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20世纪反实在论的角度对语形学的内涵、主题、原则、路径及其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探究,从而揭示了20世纪以来反实在论甚至整个科学哲学语言分析方法演变的历史进程、趋势定位和理性重建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意义上讲,20世纪初的“语言学转向”实质上也就是“语形学转向”。这是因为,20世纪的“语言学转向”主要是把形式句法的规范性同经验性联系起来,将科学哲学研究引向经验基底的句法层面,因此,从“语形学转向”的形成、本质特征及其意义等方面对语形学进行详尽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预示其未来发展的研究趋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ontology”一词来自拉丁语后裔的法语。法语中的“Ontologie”一词演变自拉丁语的“Ontologia”,而这个拉丁语形式又源自希腊语。对该词的出处,各家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8.
汉字语形系统丰富多彩,独领风骚。四大语形系统中,以“六书”命名的造字系统是首要的语形系统,所蕴含的逻辑思想某些方面的先进性甚至超越了亚氏的三段论及欧氏的几何学体系。其次是用字系统,其中的符号学尤其是语用学思想值得总结。上述两种系统是汉字所特有的。第三是检索系统。汉字检索系统兼收并蓄,有利于各取所需。第四种语形系统是输入系统,汉字输入系统后来居上,不仅在系统数量上,而且在输入速度上超越其他文字。通过对汉字语形系统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使只从语形方面来说,汉字具有的优越性及生命力,也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9.
状态形容词中有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形象感,我们将其称为“形象性状态形容词”。形式上此类词有BA式、ABB式、BBA式三种类型;语义上,形象性状态形容词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用具象构词的方法,表达可触、可感、可听的生动意义;语用上,产生了很强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