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8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3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98篇
教育与普及   2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现状及发展   45篇
综合类   51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神经科学和神经工程研究需要研究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情况,以了解大脑产生、传输和处理信息的机制。植入式神经微电极作为一种传感器件,是时间分辨率最高的神经电活动传感手段之一。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主要的植入式硅基神经微电极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分析表明,未来通过不断结构优化和改性修饰,特别是在高通量的神经记录方面,通过与同样基于硅材料的电路的集成,硅神经微电极能够进一步提高生物相容性,解决大规模的电极通道体内外传输与连接问题,实现对神经元的在体大规模长时间记录。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规水压裂液会对页岩造成伤害,容易产生水锁,不易返排,还造成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制备了低伤害二氧化碳凝胶压裂液。将自备的F2EU和F4EU增稠剂加入到超临界CO2基液中,探究两种增稠剂的加入量对CO2凝胶压裂液黏度的影响,综合考虑成本与效果,优选了2%的F4EU增稠剂,可将CO2的黏度增至15.4 mPa·s。研究了温度、压力以及剪切速率对凝胶压裂液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黏度总体降低,但中间出现一个短暂升高阶段;随着压力上升压裂液黏度增加;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压裂液黏度下降,属于一种典型的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F4EU超临界CO2凝胶压裂液的平均伤害率为1.39%,远远小于常规压裂液对岩芯的伤害率。实验表明,F4EU超临界CO2凝胶压裂液在页岩气压裂开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侧链含有亚甲氧基连接基高分子液晶的合成及表征.用酚类与苯甲基氯制备了六种单体,用硅氢加成法合成了高分子液晶.六种单体为:4-(4—烯丙氧基苯甲氧基)联苯(M1),4’—甲氧苯基4—烯丙氧基苯甲醚(M2),4’—甲苯基—4—烯丙氧基苯甲醚(M3),苯基4—烯丙氧基苯甲醚(M4),4—(4-烯丙氧基苯甲氧基)4’—甲氧基联苯(M5),4—(4—甲氧基苯甲氧基)-4’—烯丙氧基联苯(M6).用偏光显微镜和DSC测定了单体和高分子液晶的相转变温度和介晶范围,单体M5和M6显示较好的液晶性,聚合物PM1、PM5、PM6、P(M2—M5)和P(M2—M6)显示出较好的液晶性,共聚物液晶比其它高分子液晶的介晶范围宽.  相似文献   
5.
NIPA类共聚温敏水凝胶中水的状态和耐热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与丙烯酸钠(SA)及甲基丙烯酸钠(SMA)共聚合成了两个系列的水凝胶,研究了共聚组成与水凝胶基本性质的关系,并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失重法(TG)研究了此类水凝胶中水的状态和耐热性。  相似文献   
6.
张旬  孙瑾 《山东科学》1992,5(2):30-35
本研究用膏剂法进行无孔渗硅研究,透射电镜、电子探针和M351腐蚀仪分析证实:获得了致密、无孔隙、具有良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渗硅层,并分析了渗硅层形成机理及表层疏松层以及内部孔隙成因。  相似文献   
7.
8.
C60偶联多孔硅系统的蓝光发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G60作为表面钝化剂,与多孔硅进行偶联.发现当C60偶联多孔硅系统在空气中存储一年后,能够发射460nm左右的强烈蓝光.经过系统的测量和分析,认为蓝光起源的发光中心与SiO2体材料中的“自捕获激子”模型类似.它是由一个氧空位和一个间隙氧组成的,间隙氧同时和相邻的晶格氧形成过氧连接.光激发载流子来自于Si纳米晶粒的核心,辐射复合过程则在多孔硅表面的发光中心进行.进一步的电子束辐照和臭氧辐照实验证明了这个发光中心的存在.从FTIR谱的分析,推测是样品表面Si=O双键的缓慢变化促使了蓝光中心的自发产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出平均尺寸为0.109μm的SiO2-P2O5-TiO2细小均匀的粉体。通过XRD、SEM、热重分析发现,粉体中存在着包裹在颗粒周围的无定形二氧化硅膜,能有效的抑制水解时磷和钛的副反应发生,改善了粉体的化学稳定性,并且该粉体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适合于制备电解质薄膜。  相似文献   
10.
作物的硅素营养和硅化物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