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教育哲学家,博尔诺夫以其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和教育人类学思想闻名于世。但其深邃、独到、犀利的幼童教育思想深处同样不乏真知灼见,并浸透着浓厚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和教育人类学思想。本文拟就此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博尔诺夫论幼儿的安全感;博尔诺夫论儿童的愉快心境;博尔诺夫论教育者的爱和信任;博尔诺夫论教育者的耐心。  相似文献   
2.
洋务时期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贡献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派遣幼童留美计划,作为我国留学教育的开始,虽然结局不尽如人意,但其作为留学教育初创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无论是对当时和当今的留学教育都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贡献和启示,本文试就幼童留美事件的贡献和启示稍作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伴随20世纪前期中国高等院校的发展、中国世界史课程的多样性与细化以及中国高等院校"史学系"的诞生,到20世纪20年代,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中国西方史学课程正式开设。留美学人通过讲坛授课、翻译西方史著、编写教材等途径传播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让西方史学成为中国史学的重要内容,使中国史学与世界接轨,对中国西方史学课程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陈水仙 《世界博览》2014,(10):38-41
古时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其邻近于墓,近于屠,居市旁,都不行。可见,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当下中国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当中,加拿大、澳洲、欧洲,以及港台地区,都成了超越学宫文庙,最为得天独厚的求学与生活之地。而这些求学的孩子,真的能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吗?他们真会不再对自己的身份,产生疑惑吗?或许只有等到他们成长之后,才能得到答案。  相似文献   
5.
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教育有两方面的贡献:第一,在学校教育方面,破旧立新,造就大批新人才;第二,在家庭教育方面,革故鼎新,倡导近代新风尚。  相似文献   
6.
阎海东 《世界博览》2011,(12):36-39
一百年前,"海归"就开始大举进入政坛,面对传统权力的阻击,艰难地推动着中国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从晚清到民国,"海归"中的欧美派与留日派给人们留下差异很大的印象:留日学生多充当暴力革命的角色,而欧美派似乎一直是治国的"好人"。公元187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初八,30名拖着长长辫子的九岁到十五岁的少年,从上海登船出发,驶往大洋彼岸的旧金山。随后,又有90名和他们一样的主要来自广东和福建的孩子分三批踏上了美国的国土。国人后来给他们取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的创立以及早期清华校园的建设,是用的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其名目是留美学生的预备学校(中学)。这样的洋中学,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锋中,怎样转身变为独立大学,其间交织着各种势力怎样的博弈?以"教育救国"为志向的人士,他们的奋斗和探索,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样的宝贵财富?1904年12月5日,一位面色凝重的中国人离开了美国华盛顿国务卿海约翰的府邸。他行色匆匆,即使撞到路边的行人,也不会像平时那样,停下来温文尔雅地脱帽致歉,从他紧锁的双眉和抿起的微微颤抖的嘴唇可知他此时内心的激动。他就  相似文献   
8.
《府中日记》和《留美日记》是徐志摩的两种“未刊日记”。它们的面世填补了徐志摩特定时期生活、信仰和思想的空白。它们是探求诗人内在精神结构的重要“介体”,也是“徐志摩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留美科协回国会员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叙述了留美科协的历史,考证该协会中的回国会员 .结果发现,1949年6月18日正式成立的留美科协发展到1950年5月1日,有714位会员;初步考证出182位会员先后回国服务,他们在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61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出国留学人员日渐增多,这其中尤以留日和留芙为最甚,形成了留日和留美的热潮.留日始于维新运动,盛于清末"新政";留美始于洋务运动,盛于"庚款兴学".对这一时期留美和留日热潮的成因、留学渠道及生源质量、所学内容与学习效果以及留学人员归国后的影响加以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者虽然各有特色,但对中国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