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2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 肆虐全球,威胁人类 艾滋病是人类历史上危害最深广、灾难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自美国1981年诊断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目前已有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2003年11月2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处理方法 ,减少围生儿死亡。方法 :对96例确诊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未保胎51例 ,保胎45例 ,21例保胎成功 ,占46 7%。围生儿情况 :孕周≤34w 6 者 ,围生儿死亡率高于孕周>35周者 ,围生儿窒息率孕周≤34w 6者高于孕周>35w者。结论 :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减少围生儿窒息和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陈治光 《科技潮》2005,(12):36-36
长期以来,崔小岱一直潜心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自称不善言谈,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作为研究方向时,他却开始“口若悬河”:“病毒性心肌炎是导致新生儿及儿童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在儿童患的感染性疾病中,有30%的病例有心电图的改变。目前国内外学者较公认的心肌炎发展过程是:  相似文献   
4.
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青霉素没有被发现以前,感染性疾病一直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医院外科手术感染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产妇感染的死亡率更高,鼠疫杆菌、痢疾杆菌感染让人类一天之内就有成千上万人死亡,几百座城市人去楼空。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实验室做细菌培养试验,希望能多培养出细菌。不料,培养细菌的器皿上发生了霉菌(真菌)污染,培养基上生长出斑斑霉菌。这时,一种怪现象出现了——在霉菌的周围没有细菌生长。进一步研究后,他发现原来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抑制细菌的生长。这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青霉素。从此…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常见的蘑菇中毒的毒蕈及其毒素种类、临床症状分型,以及救治要点、原则进行讨论。以供人们日常生活饮食活动中识别毒蕈、预防中毒及临床救治中毒患者参考,以期避免毒蕈中毒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编制大丰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生命表,绘制其种群增长曲线、死亡率曲线以及存活曲线。得出麋鹿种群的生理期望寿命为6.29岁;种群呈指数增长,其增长模型为Nt=39e^0.184t;种群年龄在1~7a时,种群死亡率较小,存活机率较大,到第8年后,种群死亡率急剧上升,存活机率较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一类带有因病死亡率的SIS流行病积分模型,得到地方病平衡点存在的阈值,当该阈值小于1时,无病平衡点是全局吸引的,当该阈值大于1时,给出了地方病平衡点局部稳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8.
灰色预测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矿井的百万吨死亡率进行了预测,并通过残差修正提高了预测的精度。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SGBB8601系列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液(10~4~10~8孢子/mL)对俄罗斯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禾谷缢管蚜(R padi)和忽布疣额蚜(Phorodon humuli)等七种蚜虫的体表接种试验,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该菌株作用于上述寄主的剂量、时间及其互作效应。所测菌株对所有蚜虫均具有毒力,接种后七日的LD_(50)为1.25×10~5~114.82×10~5孢子/mL,毒力因蚜种而异,双尾蚜和忽布疣额蚜最为敏感,玉米蚜与禾谷缢管蚜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余居间。这些结果表明所试菌株具有作为蚜虫微生物防治候选因子的潜势。本研究采用的分析方法较传统的Probit或Logit分析方法有显著的优越性,将时间和剂量效应的分析统一到一个模型中,使时间与剂量效应的互作评价成为可能。笔者介绍了该模型的生物学基础和建模步骤,并讨论了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制定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年吉安市862名5岁以下儿童死因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65‰,婴儿死亡率13.54‰,新生儿死亡率9.81‰;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6位死因为:出生窒息、肺炎、早产、出生低体重、意外窒息、溺水、先天性心脏病.结论薪生儿期是降低儿童死亡的关键时段,做好孕期保健,加强产科质量建设和提高出生窒息的预防和抢救水平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