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3年12月2日,搭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承载国人千年登月梦想的嫦娥三号奔赴月球之时,本刊专访了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院士。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14日夜,"嫦娥"携带着"玉兔"安全平稳着落月面,中国成功实现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中国人千百年来期盼登月的梦想,终于通过"嫦娥"变成现实。嫦娥三号探测器随之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等一系列科学探测。可以预见,肩负着探月使命的"嫦娥",在未来承担更多中国深空探测重任的同时,还  相似文献   
3.
1.亲爱的小朋友,您知遁”中国探月计划第一人”是谁吗?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相似文献   
4.
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搭载着嫦娥三号探测器的长三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满载着国人对探索太空的热情和祝福,嫦娥三号正式进入奔月之旅。为了解本次探月任务,本刊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的欧阳自远院士。  相似文献   
5.
你好,月球!     
正2013年12月14日,满载国人希望的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实现了软着陆。6个小时以后,"玉兔"轻轻脱离了"嫦娥"的怀抱,漫步到了月球的表面。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当鲜艳的五星红旗的影像被传播到指挥室的时候,我们终于可以激动地说:你好,月球,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6.
 2014年12月1日,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杨挺作为第1作者在《陨石学与行星科学》发表文章称:其研究团队在Tissint火星陨石中发现碳颗粒, 证明该碳颗粒是有机物质, 并且认为这种有机物质极有可能是生物形成的。这项成果被媒体誉为火星曾有过生命的“ 迄今为止最令人鼓舞的科学论据”。不过该项研究也遭遇一些质疑, 美国科学家不认为这些碳颗粒与生命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7.
声音     
<正>太空边缘观光项目技术方案具备可行性,是实现太空观光飞行中相对稳妥、安全、经济的办法。——欧阳自远前不久,"太空边缘观光项目"研讨会在北京航天城举行,这标志着我国民间太空观光时代即将到来。"太空边缘观光项目"采用超级氦气球载人飞行,可到达4万米高的太空边缘。飘在特制的增压服和观光舱的双重保护下,乘员将进行5小时的飞行。其间,乘员将能欣赏到不同高度的特殊景色:深穹的  相似文献   
8.
提及欧阳自远院士,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拓者、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多少年来,他孜孜矻矻地做着科学研究,为我国地外物质、比较行星学、月球科学和天体化学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名词的审定专家,却少有人知。其实,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地质学名词分委员会伊始,欧阳院士就一直参与其中。感谢全国科技名词委委员、中国辞书学会顾问周明钅监先生的引荐,使我们有幸能与欧阳院士这样  相似文献   
9.
正如今,"嫦娥"如愿抵达"月宫",中国的探月步伐,将迎来新的征程。而中国的神话故事,也将会有更精彩的续篇2013年12月14日的夜晚,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夜晚。当夜,"嫦娥"携带着"玉兔",在亿万国人的注目中,安全平稳地着陆月面,至此中国成功实现了地外天体的软着陆。按照中国科学家的说法,其落月地点虹湾恰好就是中国古人所称的广寒宫所在地,而古老传说中的嫦娥正是广寒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2011年曾断言:"月球探测以及未来的深空探测,都将有我国的一席之地,我们一定会把中国的旗帜插到月球上去。"2013年12月2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正静静矗立在二号发射塔架上,箭体上"中国航天"四个大字格外醒目。火箭顶部的整流罩上,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半轮明月,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