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革”中两种力量的较量,从未在制约个人权威的层面上展开过,1959年“庐山会议”是个人权威与民主力量间的一次生死决战,前者胜利了,后者失败了,1962年“七千人大会”,历史为制约个人权威提供了唯一的一次机遇,对无限膨胀的个人权威失去制约是酿成“文革”劫难的直接原因,以“法治”取代“人治”,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2.
《激杀》、《荒弃的家园》、《学者之死》和《又是中秋》是梁晓声对商品化时代人生思考和评判的四部力作。在这四部作品中,梁晓声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商品时代里韩德宝、芊子、吴谭、老隋四个不同人物的人生故事。从梁晓声对四个人物的人生和命运的评判中,既可以看出作者对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对人生沉浮难测的难以言传的悲凉,也可以看出梁晓声对商品社会和人性弱点的批判和否定。  相似文献   
3.
言论     
《科学大观园》2014,(19):80-80
在我心中,CCTV是个那么复杂的混合体,那么多的精华与那么多糟粕,那么多杰出之士与那么多混世之徒,那么强烈的创新意识与那么陈旧的传播方式,那么强势的媒体与那么卑微的个体……——目睹央视正在经历的风暴,前员工刘洪对《中国企业家》感慨道。古代人做了官有四大愿望:讨一个小,乘一座轿,取一个号,刻一部稿。前两项是正常腐败,后两项是"雅腐败"。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以描写"都市与爱情"为主,《欲说》和《伊人,伊人》是他这一阶段的长篇代表作。题材的变化决定了人物形象的变化,在这两部作品中,他塑造了知识化的"新生代"女性形象以及新世纪的"儒商"两类形象,他们都是集传统美德和现代品质于一体的理想型形象。梁晓声以个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的时代特征相结合,为读者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时代群像。  相似文献   
5.
言论     
《科学大观园》2012,(13):80-80
我们都曾记得,八十年代初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把一尊神像从神坛上请了下来,结束了一个神化的时代。现在我感觉到又有一种思潮,似乎要重新把这尊神送回到原来的神坛上。如果十年之后的中国真的再回到当初那个样子的话,那我要么移民,要么自杀。——作家梁晓声称如果倒退回文革他要自杀  相似文献   
6.
本文站在反顾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而透视知青这个特殊年代特殊群体的精神面貌,揭示其“神奇”的底蕴,借此张扬理想,呼唤人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