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认为,全球变暖、核战争和病毒都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彻底毁灭地球上的生物,因此人类探险的范围需要远远超过地球,以保证人类能够长期存活下去。霍金说:“只要人类被困在独一无二的一个行星上,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处在危险中。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核战争等威胁迟早会将我们消灭殆尽。但是,一旦我们向太空扩展并建立自给自足的聚居地,我们的未来应该是安全的。太阳系没有一个类似于地球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另外一颗恒星。”  相似文献   
3.
《世界博览》2012,(13):12-12
正中国无意扩张,但却想阻止美国进入东亚。美国防长帕内塔宣布,在2020年以前,美国将把60%的海军力量部署在太平洋。去年,奥巴马总统宣布在澳大利亚建立一座美军基地。澳大利亚著名国际事务专家黑格·怀特即将出版一本名为《中国选择:为什么美国必须分享权力?》的力作,书中列出目前美国、中国以及地区政策事态发展中潜在的种种危险。他写道:"华盛顿和北京已经滑向默认的对抗之中。"为了避免出现对抗,怀特强烈主张在亚洲实施一种"权力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4.
也许用不了多久,提炼武器级核原料就像提炼地沟油一样简单,制造核弹将像制造化学牛奶一样容易。到那时,即使没有人想挑起核战争,世界也不会安全。在冷战时期,美苏用核弹互相瞄准,多次差点误发。美国的核政策是"相互确保摧毁",即,虽然美国不能  相似文献   
5.
公元1945年8月6日9时15分,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时刻,一个恶魔从潘多拉的魔盒中一跃而出,一瞬间就夺去了7万多人的生命,广岛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遭到原子弹袭击的城市.接着,日本的长崎也遭到了美国原子弹的袭击,两座城市顿时化为废墟,几十万人死于非命,人类第一次领略到了核弹的威力.值得庆幸的是,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人类再也没有爆发过核战争.然而,核弹的幽灵却始终飘在和平的天空中,甚至有几次险些就又一次爆发了一场可以置全人类于死地的核战争.  相似文献   
6.
罗曦 《世界知识》2022,(3):58-59
2022年新年伊始,中俄美英法五个核大国发表了《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 (简称"五核国声明").在重申"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的基础上,五核国表示不将核武器瞄准彼此或其他任何国家.  相似文献   
7.
在一场全球大规模热核战争中,全世界总人口的一部分将会很快死于核战争的直接杀伤效应。然而,核冬天理论指出,其余的幸存者都将处于核战争对全球气候的破坏所致的核冬天效应的严重威胁之中。这一惊人的预言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核冬天理论充分、科学、认真的估价中所包含的意蕴,促使世界性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思想出现了新的变化,影响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日益产生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8.
美国专家们表示,区域性核战争能够引发"程度空前的气候变化"。根据美国政府的电脑模型,即使一场区域性核战争也能在降低全球温度和减少降水量方面产生"空前"影响,这种影响将持续多年,并造成大规模饥荒和疾病灾难的发生。根据预测,在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核战争能导致地球进入所谓的"核冬季"、。人们多年来一直担心美苏两国之间爆发核战争。数百枚带有核辐射的核弹在引爆时,产生的烟幕、尘埃和灰烬将遮住太阳数周,并且使很多人被饥饿和疾病夺去生命。而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只有美国,核冬季只能在噩梦中出现,但核战争仍旧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威胁。为了揭示区域性核战争对气候  相似文献   
9.
沦陷核冬天     
1945年7月 16日,美国新墨西哥州,人类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被命名为 “小玩意儿”的原子弹,在爆炸时产生了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和上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力,致使30米高的铁制发射塔一瞬间化为乌有,半径 1600米范围内的所有动植物全部死亡。 1945年8月 6日和9日;美国空军把首批研制成功的被命名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投向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顷刻间造成了12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10.
美苏中短导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世界正在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今天,如何透过真真假假的舆论宣传,看清世界政局变化的真情实因?在一片栽军的喧嚣声中,怎样认识导弹核武器的价值和作用?本文借助核战略理论,在纵观世界高技术发展动向的基础上,对中短导协议后的世界形势作了精辟分析。进而认为,以中短导协议的签订为契机,世界己进入“天核重叠”(航天技术与核武器重叠)时代。在“天核重叠”时代里,导弹核武器依然是有效的战略威慑手段。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地球上的战略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国家的战略透视能力不断增强。尽管核战争的恐怖依然威胁着人类,但由于敌对国家的行动始终处在对方的严密监视之下,发动大规模核袭击的可能性显著减少。对于有核国家来讲,“天核重叠”时代意味着“核武器多了没有用,但少了也很危险。”高技术武器装备在军事上的作用日趋明显,“天核重叠”时代既对中等有核国家的安全利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他们的自卫自强带来了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