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代汉语》、《文选》乃至《大学语文》等教材中,许多注释未必科学准确,即使名家之注也常有不妥之处。要想确切读懂原文,需要多方探讨、综合研究,尤其要注意依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并结合古汉语词义的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在变,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在不断深化;对语言研究从规范、描写发展到解释认知语言学在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阐述研究隐喻的理论基础,并解释隐喻与认知、隐喻与本义的关系,说明对隐喻的研究应注意解释的范围与意义,应从文化与思维入手,探讨语言的哲学实质,从而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六书"是传统文字学中关于汉字结构的基本理论,历来为汉字学者所宗。"六书"把庞杂的汉字分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类型,自许慎《说字解字》赋予其定义并附加字例开始,两千多年来,由于学者们没有做到周密完善,致使有些字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明确归类,从而造成汉字在"六书"区分和辨识上存在一些困惑。本文以赵撝谦《六书本义》为基点,综合古今学者的观点,试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判别作一浅显探析,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正人体部位的有些名称,如手足、咽喉、心肝等等,除本义外,还常常有巧妙的比喻义。请看下面的对话:甲:美国大选目前已经初见眉目了吧?乙:那就看他们各显神通了,采取政治手腕不仅仅是为了在选举中获胜。我们拭目以待吧。"眉目",是人的眉毛和眼睛,这里作"线索"讲;"手腕",是人  相似文献   
5.
英语复合词的比喻义不可能凭空而生,没有根基地构造出一个全新的概念来,它与人们的隐喻思维密切相关。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学和发生学的角度探讨英语复合词产生比喻义的趋向及依据,追寻英语复合词本义与比喻义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及其递差。揭示英语复合词比喻义构建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动因。  相似文献   
6.
释"臬"     
文章分析了“臬”字的甲骨文形体,该词为上从“自”下从“木”的会意字。在综合考察“臬”的形体构造、“臬”一词在早期典籍中的用法以及“臬”的同源词的情况以后,“臬”一词完整的发生背景可重构为:把刑罚所割去的鼻子置于树干上当作箭靶来射。  相似文献   
7.
从诗经学的研究看刘敞对欧阳修经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宋庆历年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经学思潮,即宋学。促成宋代这种经学风气转变的标志性人物有人认为是欧阳修,也有人认为是刘敞。而从刘敞的《七经小传》和欧阳修的《诗本义》来看,可以发现刘敞对欧阳修的经学思想明显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七经小传》的成书早于《诗本义》;二是对《诗经》的研究在论述的形式上,《诗本义》与《七经小传》有相似之处;三是对《诗经》的论述在思想内容方面,《七经小传》为《诗本义》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关于"方"字构形及其本义的分析一直各说其是,本文将这些观点逐一分类评析,进一步理顺了"方"字的意义演变线索,并在前人基础上得出"方(旁)乃同一字"旁"乃"从方凡声(方亦声)"的论断。  相似文献   
9.
10.
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对食、遇、监、啼、陛、令、羹、谤等的本义注释有不当之处,原因可能是编者对这些字的形体缺乏细致的分析和没有掌握足够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